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东波美拉尼亚战役(Восто́чно-Помера́н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是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波罗的海舰队一部配合下,在1945年2月10日至4月4日间发动的进攻战役。
战役背景与双方部署[编辑]
红军在一月份进行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顺利将战线推进至奥得河,并在其西岸建立了数个登陆场。德军则以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司令为海因里希·希姆莱)的第2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固守东波美拉尼亚,共22个师(含4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又5个旅、8个战斗群、5个要塞守备部队。[1]
此时,德军统帅部注意到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与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之间形成了100余公里缺口,计划以维斯瓦河集团军群从北面向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右翼实施突击,夺取瓦尔塔河以北的控制权并在波美拉尼亚加固防御,稳定德军在柏林方向的态势。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决定将正在参加东东普鲁士战役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司令员为苏联元帅康·康·罗科索夫斯基)调出,令其歼灭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的部队,进而攻占但泽(格但斯克)—斯德丁(什切青)一线,从而挺进波罗的海沿岸。[1]
战役进程[编辑]
2月10日,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的中央和左翼部队在波罗的海舰队(司令为弗·菲·特里布茨海军上将)的配合下,从布龙贝格(比得哥什)以北的维斯瓦河各登陆场向斯德丁方向发动进攻。他们在道路泥泞和森林湖泊的困难地形条件下粉碎突破了依托坚固纵深梯次防御的德军防御。16日,德军的6个师在布格施塔加德以南组织反攻,还将第47集团军击退8—12公里,并攻占了皮里茨(佩日采)和巴恩(班格)两座城镇。19日,红军总共向前推进了约70公里,但被阻于格涅夫—切尔斯克—霍伊尼采—奥科内克一线。[1]
由于但凭借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无法歼灭拥有20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的东波美拉尼亚重兵集团,因此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为苏联元帅格·康·朱可夫)和波兰第1集团军(司令员为斯·吉·波普拉夫斯基少将)也加入战场,计划以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左翼从岑佩尔堡(森普尔诺)以北一带向克斯林(科沙林)方向进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由阿恩斯瓦尔德(霍什奇诺)一带向科尔贝格(科沃布热格)发动进攻,推进至波罗的海沿岸,分割德军东波美拉尼亚集团并将其逐个歼灭。而波罗的海舰队应派航空兵、潜艇、鱼雷艇积极行动,破坏德军在南波罗的海的海上交通线,同时需配合地面部队攻占维斯瓦河口至奥得河口之间的沿海地区。红军在总体优势不大的情况下在主攻方向依然形成了局部兵力优势,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得到了第19集团军和近卫第3坦克军的加强,在主攻方向的红军拥有步兵多近2倍、坦克多1倍、炮兵多2倍的优势。[1]
2月24日,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的第2突击集团军、第65集团军、第49集团军、第70集团军、第19集团军和第4航空集团军转入进攻。3月1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由第3突击集团军、第61集团军、第47集团军、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和波兰第1集团军组成的右翼突击集团发动进攻。3月5日,红军各部在突破德军防御后,推进至波罗的海沿岸的克斯林和科尔贝格一带,包围了东波美拉尼亚的德军部队。在推进至沿海后,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继续向东北进攻,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则向西北方向进攻,其间,波罗的海舰队对合围于但泽一带的德军集团进行海上封锁,打击德军南波罗的海海上交通线,而第16航空集团军、第4航空集团军及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波军第4混成航空师对德军目标实施密集打击。[1]
3月10日晚,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各部队已基本解放了直至奥得河口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仅剩科尔贝格一带的德军顽固抵抗,此后,波兰第1集团军参加了歼灭该股敌军的任务,并于18日攻占科尔贝格。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在得到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支援后向但泽湾推进。28日,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在经过激烈交战后攻占了哥腾哈芬。3月30日,该方面军又攻克了但泽。4月4日,被封锁在哥腾哈芬一带的德军第2集团军残部被红军第19集团军全数歼灭。[1]
战役结果[编辑]
东波美拉尼亚战役使红军歼灭了盘踞在东波美拉尼亚的德军重兵集团,消除了红军在柏林方向进攻时的后顾之忧,击溃了德军21个师又8个旅,全歼其中6个师又3个旅,并几乎解放了东波美拉尼亚全境。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在战役期间俘虏德军官兵63500余名,缴获坦克和突击火炮约680辆、火炮和迫击炮3470门、飞机431架。在此次战役结束后,红军可以腾出10个集团军向柏林方向部署。[1]
参考[编辑]
相关内容[编辑]
伟大卫国战争相关战役 |
---|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
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 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 列宁格勒 基辅 第一次哈尔科夫 莫斯科防御阶段 |
1941年11月-1942年6月 |
莫斯科反攻阶段 罗斯托夫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 第二次哈尔科夫 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 |
1942年7月-1943年6月 |
斯大林格勒 高加索(图阿普谢) 罗斯托夫 “火花”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伏罗希洛夫格勒 第三次哈尔科夫 |
1943年7月-1944年5月 |
库尔斯克(奥廖尔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米乌斯 斯摩棱斯克 顿巴斯 第聂伯河(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 梅利托波尔 基辅) 布良斯克 新罗西斯克—塔曼 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 基洛沃格勒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 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 乌曼—博托沙尼 别列兹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 敖德萨)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 克里木 |
1944年6月-1944年12月 |
维堡 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 白俄罗斯(卢布林—布列斯特) 利沃夫—桑多梅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 东喀尔巴阡 波罗的海沿岸(里加 塔林 梅梅尔) 贝尔格莱德 德布勒森 布达佩斯 |
1945年1月-1945年5月 |
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 华沙—波兹南) 东普鲁士(柯尼斯堡) 下西里西亚 东波美拉尼亚 巴拉顿湖 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 上西里西亚 维也纳 柏林 布拉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