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行动

来自阅兵百科
火花行动

“火花”行动Опера́ция «И́скра»),又译作“伊斯卡拉”行动“火星”行动,是伟大卫国战争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波罗的海舰队在1943年1月12日至30日期间发动的进攻战役,其目的是击溃在拉多加湖南岸的德军守军,打通与列宁格勒的陆上交通线。[1]

战役计划和双方兵力[编辑]

“火花”行动是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被合围后,苏联红军在1942—1943年冬季展开总攻的过程中进行的。战役开始前,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为列·亚·戈沃罗夫炮兵中将)以主力,即第42集团军第55集团军第67集团军,在乌里茨克—普希金—科尔皮诺南部一带,沿涅瓦河右岸直至拉多加湖(新科什基诺)一线防守列宁格勒,以一部兵力([[第23集团军(苏联)|第23集团军)在卡累利阿地峡防守该城北部地区。德军在1941年形成的施吕瑟尔堡锡尼亚维诺突出部(位于姆加与拉多加湖间)从陆上构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圈,以一道15公里宽的走廊将列宁格勒方面军与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员为基·阿·梅列茨科夫大将)隔开。而在德军突出部右翼(拉多加湖至基洛夫铁路)的正面是红军的第2突击集团军第8集团军[1]

在红军正面的是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司令为格奥尔格·林德曼大将),辖26个师,另在卡累利阿地峡有4个芬兰师。德军在施吕瑟尔堡—锡尼亚维诺突出部部署了强大的防御兵力,共有5个满员师在此驻防,此外,还有4个师作为预备队。德军第1航空队为其第18集团军提供了航空火力支援。德军在突出部构成了纵横交错的防御工事,还配有成体系的反坦克和反步兵障碍物、雷场,将其打造为一个坚固的野战驻垒区。[1]

红军的战役计划是,由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向锡尼亚维诺和第五工人新村方向展开进攻,随后伺机向南进攻,将战线推进至莫伊卡河—米哈伊洛夫斯基—托尔托洛沃一线。为实施该进攻计划,沃尔霍夫方面军以第2突击集团军作为主力进攻部队,第8集团军负责掩护第2突击集团军左翼,而第8集团军右翼各部应向米哈伊洛夫斯基—托尔托洛沃方向进攻。列宁格勒方面军则以第67集团军为主力部队。两个方面军所属的第13航空集团军第14航空集团军以及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共约900架飞机)对红军进攻部队提供航空火力支援与拖护。另外,参加此次战役的还有红军远程航空兵、波罗的海舰队的岸炮和舰炮(共88门)。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苏联元帅克·叶·伏罗希洛夫格·康·朱可夫大将共同协调两个方而军的行动。[1]

在战役准备时,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部调动其预备队并从其他方向抽调部队,以加强作为进攻主力的第67集团军和第2突击集团军。经过兵力调整后,红军在突击地带形成了局部兵力优势,其中步兵比德军多350%,炮兵500—600%,坦克多900%,飞机多100%,而炮兵在突破德军防线时担负了特别重要的任务。[1]

战役进程[编辑]

1月11日晚,即进攻前一天晚上,红军航空兵对进攻方向的德军炮兵阵地、指挥所、机场和铁路枢纽实施了密集航空火力打击。12日晨,第2突击集团军第67集团军在炮兵和航空兵的火力维备后转入进攻,第67集团军步兵和轻型坦克部队在主要进攻方向从冰面上迅速强渡了涅瓦河,并攻占了该河左岸阵地,而该集团军左翼为攻打施吕瑟尔堡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在进攻第一天,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分别从东西两面对进了3公里。13日,红军在第五工人新村方向取得重大进展,从而使两个方面军主力突击部队间的距离缩短到5—6公里。14日,两个突击集团的距离已缩短到2公里。沃尔霍夫方面军为配合其突击部队右翼的进攻,派出第12滑雪旅经过冰封的拉多加湖面深入德军后方。德军第18集团军为保住尚存的走廊(位于拉多加湖沿岸的德军仅能通过该走廊向南退却),把从正面其他方向撤下来的部队投入到红军的主攻方向,力图不惜一切代价扼守第一工人新村和第五工人新村,与此同时,德军航空兵为配合正面部队防御展开了频繁的行动。在工人新村北面的德军部队数次企图扩大突破口,从而向主力部队方向突围,但未能成功。[1]

1月18日,列宁格勒方面军第136步兵师和第61坦克旅收复了第五工人新村,在此与沃尔霍夫方面军第18步兵师会师。在第一工人新村一带,列宁格勒方面军第123步兵旅与沃尔霍夫方面军第372步兵师部队会合。当天,第86步兵师和第34滑雪旅解放了施昌瑟尔堡,从而肃清了位于拉多加湖南岸的德军各部。此时,红军沿湖岸打通了一条宽8—11公里的走廊,恢复了与列宁格勒的直接陆上联系。在此后十七昼夜内,红军立即沿湖岸铺设了一条铁路线和--条公路,终于突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1]

1月19日至30日,第67集团军和第2突击集团军继续向南即姆加方向进攻,但由于德军向锡尼亚维诺调来达5个师增援部队,还有大量炮兵部队,因此红军的进攻未获进展。此后,为了避免德军重新对列宁格勒实施封锁,第67集团军和第2突击集团军在第二基洛夫镇—第六工人新村—锡尼亚维诺—盖托洛沃一线转入防御。同时,第67集团军继续坚守在莫斯科夫斯卡亚杜布罗夫卡一带的涅瓦河左岸登陆场。在战役期间中,第13航空集团军第14航空集团军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总共出动达9000余架次,积极配合了各方面军突击部队的进攻。[1]

战役结果[编辑]

“火花”行动是列宁格勒战役的转折点,红军从此获得了列宁格勒附近的战役主动权,恢复了通往列宁格勒的陆上交通线,改善了列宁格勒、列宁格勒方面军波罗的海舰队的处境,还消除了德军与芬兰军队对列宁格勒的合围威胁。

在战役后,第136步兵师、第327步兵师因英勇无畏的作战精神而被授予“近卫”称号并分别改编为近卫第63步兵师近卫第64步兵师,而第61坦克旅改编为近卫第30坦克旅。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天方面军和波罗的海舰队的19000名军人因战功被授予勋章和奖章,25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

参考[编辑]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308-310页

相关内容[编辑]

胜利旗 伟大卫国战争相关战役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 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 列宁格勒 基辅 第一次哈尔科夫 莫斯科防御阶段
1941年11月-1942年6月
莫斯科反攻阶段 罗斯托夫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 第二次哈尔科夫 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
1942年7月-1943年6月
斯大林格勒 高加索(图阿普谢) 罗斯托夫 “火花”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伏罗希洛夫格勒 第三次哈尔科夫
1943年7月-1944年5月
库尔斯克(奥廖尔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米乌斯 斯摩棱斯克 顿巴斯 第聂伯河(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 梅利托波尔 基辅) 布良斯克 新罗西斯克—塔曼 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 基洛沃格勒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 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 乌曼—博托沙尼 别列兹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 敖德萨)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 克里木
1944年6月-1944年12月
维堡 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 白俄罗斯(卢布林—布列斯特) 利沃夫—桑多梅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 东喀尔巴阡 波罗的海沿岸(里加 塔林 梅梅尔) 贝尔格莱德 德布勒森 布达佩斯
1945年1月-1945年5月
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 华沙—波兹南) 东普鲁士(柯尼斯堡) 下西里西亚 东波美拉尼亚 巴拉顿湖 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 上西里西亚 维也纳 柏林 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