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拉战役

来自阅兵百科
(重定向自图拉进攻战役

图拉战役Туль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是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西方面军左翼为击退德国国防军图拉方向发动的进攻,避免其从南面迂回莫斯科,于1941年10月24日至1942年12月16日实施的攻防战役,是莫斯科战役的一部分。

德军进攻阶段[编辑]

图拉战役防御阶段(10.24-12.5)

奥廖尔—布良斯克战役失利后,苏联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为安·伊·叶廖缅科中将)所属第50集团军第3集团军于10月23日前撤退至别廖夫姆岑斯克奥廖尔以东一线,与德军第2集团军第2装甲集团军对峙。24日,集结在姆岑斯克一带的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为海因茨·古德里安)重新发起进攻,目的是夺取图拉并从东南迂回莫斯科。在图拉近郊进行防御的是第50集团军(司令员为阿·尼·叶尔马科夫少将,11月22日起为伊·瓦·博尔丁中将),在受到德军重兵压力之下,被迫向东北方向退却,而第3集团军各部则向东面的叶夫列莫夫后退。29日,德军坦克部队经姆岑斯克迅速向北推进,推进至图拉。之后三天,德军为攻打图拉实施了多次猛攻,但守城的第50集团军一部与当地守备部队(内务人民委员部队第156团和第732高射炮兵团)、民兵配合并守住了该城。通过动员图拉市居民,该城四周建立了3道防线。[1]

11月上半月,德军再次从南面发起对图拉的正面进攻,并意图从北面迂回该市,但又一次被守城的红军部队及民兵击退。18日,德军为确保其“台风”行动的实施而变更部署,改为向杰季洛沃、斯大林诺戈尔斯克(今新莫斯科夫斯克)、韦尼奥夫卡希拉等地展开进攻,意图从东面纵深迂回图拉。第2装甲集团军为从东面掩护突击集团,以部分兵力向斯科平米哈伊洛夫梁赞科洛姆纳展开进攻。当天,德军在航空兵支援下猛攻第50集团军防御阵地,夺取了杰季洛沃,并继续向斯大林诺戈尔斯克、韦尼奥夫发展攻势。22日,德军不断突破第50集团军防线,攻占了斯大林诺戈尔斯克。24日,韦尼奥夫失陷。25日,德军推进至卡希拉近郊,与此同时,德军其余部队也在梁赞、斯科平方向去的战果,对莫斯科通往东方的主要交通线形成威胁,也从东面形成了对图拉的迂回合围之势。但经过一系列交战,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各部的战斗力在11月底受到很大削弱,其正面战线也被拉长到350公里以上,变得无法机动兵力发动攻势。27日,西方面军司令部将近卫第1骑兵军第112坦克师第173步兵师第9坦克旅部署到卡希拉一带,实施反突击,并在方面军航空兵和莫斯科防空区航空兵的支援下重创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先遣部队。30日,实施反突击的红军部队将德军驱逐至莫尔德韦斯一带,从而阻止其向东北、东和东南等方向的进攻。[1]

12月2日,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各兵团再次从东面实施对图拉的进攻。3日,德军切断了图拉与莫斯科之间的铁路和公路,与此同时,图拉以北的德军也从西面对该城发动进攻。在此情况下,第50集团军协同第49集团军左翼各兵团在科斯特罗沃、列维亚基诺地带组织反突击,并将德军第4装甲师赶出,从而恢复了图拉与莫斯科的联系。截至12月5日,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仅在图拉至莫尔德韦斯、谢列布里亚内耶普鲁德、米哈伊洛夫、切尔纳瓦一线长达350多公里的弧形正面上展开,处于“战役口袋”之中,但没有绵亘的正面,仅一些部队和兵团占据着几个较大的据点。[1]

苏军反攻阶段[编辑]

图拉战役反攻阶段(12.6-12.16)_

兵力部署[编辑]

为打图图拉方向的德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第50集团军近卫第1骑兵军加上由大本营预备队调出的第10集团军(司令员为菲·伊·戈利科夫中将)以及第49集团军(司令员为伊·格·扎哈尔金中将)一部,从多个方向对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发动进攻。其中,第10集团军应由梁赞西南地带向斯大林诺戈尔斯克对第2装甲集团军侧后方实施主攻,近卫第1骑兵军则由北面的莫尔德韦斯向斯大林诺戈尔斯克继续南进,在防御阶段就已经展开反攻的第50集团军将调出1个师的兵力配合以上行动。同时,第50集团军主力应由图拉一带向南对晓基诺实施进攻,切断德军从图拉东北和东面突出部往西撤退的道路。随后,第49集团军左翼各兵团转入对阿列克辛一带的进攻。但是,此时的第第50集团军经过防御阶段的鏖战,所部部队大量缺编,而新加入战场的第10集团军尚未组建完成,短时间内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1]

反攻进程[编辑]

12月6日,第10集团军直接从距离战线25—30公里的集结地分头发起进攻,并与德军前沿部队交战。7日,第10集团军经过夜战解放了谢列布里亚内耶普鲁德米哈伊洛夫,并继续向韦尼奥夫斯大林诺戈尔斯克、叶皮凡发展进攻。同时,近卫第1骑兵军第50集团军左翼各部从北面顺利推进,西方面军航空兵、第6战斗机航空军和远程轰炸机航空兵对实施进攻的正面部队进行空中支援。在红军的不断进攻之下,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开始向南退却。8日,第50集团军主力转入进攻,其右翼各部向西南方向挺进。14日,第49集团军左翼各部参加进攻。但即便如此,红军因兵力不足以及德军组织了有效抵抗,其第50集团军未能按计划推进至晓基诺,而近卫第1骑兵军和第10集团军左翼各部同样进展不顺,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借此机会从图拉以东的突出部迅速撤出。17日,红军才解放了晓基诺阿列克辛。此时,第50集团军右翼各兵团推进至季托沃、杜布纳一线,而近卫第1骑兵军和第10集团军则强渡了乌帕河[1]

战役结果[编辑]

在图拉战役防御阶段,第50集团军和图拉守备部队在几乎被完全合围的情况下顶住了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的进攻,导致德军无法从南面迂回莫斯科。而在反攻阶段,西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组织反击,将第2装甲集团军打退,收复了130公里战线,消除了德军从莫斯科南面迂回的威胁,并解救了对图拉的围攻之势。[1]

参考[编辑]

  1. 1.0 1.1 1.2 1.3 1.4 1.5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984-987页

相关内容[编辑]

胜利旗 伟大卫国战争相关战役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 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 列宁格勒 基辅 第一次哈尔科夫 莫斯科防御阶段
1941年11月-1942年6月
莫斯科反攻阶段 罗斯托夫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 第二次哈尔科夫 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
1942年7月-1943年6月
斯大林格勒 高加索(图阿普谢) 罗斯托夫 “火花”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伏罗希洛夫格勒 第三次哈尔科夫
1943年7月-1944年5月
库尔斯克(奥廖尔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米乌斯 斯摩棱斯克 顿巴斯 第聂伯河(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 梅利托波尔 基辅) 布良斯克 新罗西斯克—塔曼 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 基洛沃格勒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 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 乌曼—博托沙尼 别列兹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 敖德萨)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 克里木
1944年6月-1944年12月
维堡 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 白俄罗斯(卢布林—布列斯特) 利沃夫—桑多梅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 东喀尔巴阡 波罗的海沿岸(里加 塔林 梅梅尔) 贝尔格莱德 德布勒森 布达佩斯
1945年1月-1945年5月
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 华沙—波兹南) 东普鲁士(柯尼斯堡) 下西里西亚 东波美拉尼亚 巴拉顿湖 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 上西里西亚 维也纳 柏林 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