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诸兵种合成集团军
第4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4-я общевойсковая армия)是苏联武装力量的一支集团军部队,先后三次组建,参加过伟大卫国战争。
第一次组建[编辑]
历史[编辑]
1939年9月15日,白俄罗斯特别军区的博布鲁伊斯克集团军改编为第4集团军(4-я армия)并立刻参加了解放西白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1941年初,该集团军部署在布列斯特州一带,司令部设在科布林,下辖第28步兵军、第14机械化军、第49步兵师、第75步兵师等部队。根据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拟定的作战计划,一旦德国及其仆从国对苏联发动战争,第4集团军应协助西南方面军击退敌人,阻止敌人侵入苏联领土,随后对卢布林—桑多梅日一带的敌人发动反攻并攻入奥得河上游。
1941年6月22日,在战争爆发当天,第4集团军就遭到了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的猛攻,部队后撤了25-30公里,其先头部队第18装甲师甚至在普鲁扎内方向深入了40公里。次日,第4集团军开始发动反攻,但无济于事,同时,在敌人空军的打击下,集团军司令部损失了大部分车辆和电台,与方面军司令部的通信被破坏。
1941年6月26日,斯卢茨克失守。而该集团军各部队由于无法阻击敌人,在防线被攻破后被迫撤退并试图沿别列津纳河构建防线。
1941年6月28日,博布鲁伊斯克沦陷,同时德军开始强渡别列津纳河。
1941年6月30日,在第10集团军被敌人包围且溃败后,第4集团军接收了来自第10集团军的零散部队。
1941年7月2日,第4集团军的防线移交给第21集团军负责,而第4集团军后撤至二线休整。
1941年7月12日,在德军发动新的攻势突破别列津纳河后,没有完成补给的第4集团军迅速转入战斗,沿索日河与克里切夫组织防御。
1941年7月24日,第4集团军解散,其野战机关改组为中央方面军的野战机关。
指挥机关[编辑]
司令员
-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1939年9月15日—1939年12月22日,1940年3月—1940年12月
- 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科罗布科夫,1941年1月17日—1941年6月30日
- 列昂尼德·米哈伊洛维奇·桑达洛夫,1941年6月30日—1941年7月23日
军事委员会委员
- 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什雷科夫,1939年9月17日—1941年7月23日
参谋长
- 列昂尼德·米哈伊洛维奇·桑达洛夫,1940年8月8日—1941年7月23日
第二次组建[编辑]
历史[编辑]
1941年9月26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第002339号指示,在第52集团军的基础上组建第4集团军,该集团军下辖第285、292、311步兵师、第27骑兵师、第119独立坦克营、第159独立摩托化浮桥营。第4集团军的防线位于第54集团军的北面,以普乔夫扎河为界,沿沃尔霍夫河、基里希等地布防。
1941年10月16日,德军第11步兵师和第21步兵师发起进攻,越过沃尔霍夫河建立阵地。18日,敌军坦克部队向布多戈希发起进攻,切断了第4集团军与第52集团军的联系。敌人在越过沃尔霍夫河后沿河向北进攻,使第4集团军左翼阵地遭到攻击。23日,敌人攻占了布多戈希,第4集团军左翼部队不得不向北和东北方向撤退。27日,敌人开始在第4集团军右翼发动攻势并逐渐逼近沃尔霍夫。
1941年10月底,保卫沃尔霍夫的部队划归第54集团军指挥,同时将近卫第4步兵师、第44、92、191步兵师和第60坦克师调入第4集团军,部署在季赫温方向上进行防御。
1941年11月9日,德军第51步兵师攻占了季赫温。
1941年11月19日,第4集团军根据命令发动反攻,意图在季赫温完成对敌人的包围,但这次反攻没有取得任何有意义的进展。
1941年12月5日,第4集团军再一次发动反攻,其中南线部队从西南面与南面逼近季赫温,对季赫温一带的德军形成了潜在的包夹之势。9日,敌人撤离了季赫温并开始退回沃尔霍夫河。在解放季赫温后,第4集团军分两路推进,进展十分缓慢,不过在第54集团军的协同下,对在沃尔霍夫河走廊上的德军形成了威胁,德军开始后撤。21日,第4集团军右翼部队与第54集团军在沃尔霍夫东南20公里处会合,当天布多戈希解放。
1941年12月17日,第4集团军与第52集团军被编入沃尔霍夫方面军。
1942年1月7日,第4集团军与沃尔霍夫方面军其他部队一同发起进攻,试图夺取基里希,但该集团军的进攻没有取得任何有效进展。由于第4集团军等部队没有攻破敌人的防线,导致第2突击集团军孤军深入并被敌人包围歼灭,红军在柳班战役以损失惨重告终。
1942年5月21日,第4集团军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第170406号指示再次发动进攻,清除敌人沿沃尔霍夫河的格鲁齐诺地带设立的防线。但在第4集团军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依然未能拔掉敌人的防御阵地。
1942年7月20日,在第259步兵师、第24步兵旅河和近卫第7坦克旅调入第4集团军后,该部队再次发动攻势,但这次攻势依然未能成功。
1942年8月至9月,第4集团军再次发动数次进攻,仍没有攻破敌人的阵地。
1943年上半年,该集团军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主要沿格鲁齐诺地带进行阵地战。
1943年10月3日,德军从基里希撤退,由于第4集团军没有得到敌人动向,所以部队没有追上德军并被阻拦在提戈达河附近。
1943年11月25日,第4集团军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10月28日的指示被解散。
指挥机关[编辑]
司令员
- 弗谢沃洛德·费奥多罗维奇·雅科夫列夫,1941年9月26日—1941年11月9日
- 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1941年11月9日—1941年12月16日
-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伊万诺夫,1941年12月15日—1942年2月3日
- 彼得·伊万诺维奇·利亚平,1942年2月3日—1942年6月25日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古谢夫,1942年6月26日—1943年10月30日
军事委员会委员
-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普罗宁,1941年9月—1941年11月
- 马克·尼卡诺罗维奇·泽连科夫,1941年11月—1941年12月
- 伊万·普罗科佩耶维奇·阿尔费罗夫,1941年12月—1941年12月
- 伊万·瓦西里耶维奇·祖耶夫,1941年12月—1942年3月
- 列昂尼德·帕夫洛维奇·格拉乔夫,1942年3月—1942年3月
- 亚历山大·费多罗维奇·博布罗夫,1942年3月—1942年10月
- 卡普·卢基奇·潘塔斯,1942年12月—1943年11月
参谋长
- 彼得·伊万诺维奇·利亚平,1941年9月—1941年12月
- 帕维尔·谢苗诺维奇·维诺格拉多夫,1941年12月—1942年3月
- 伊万·普罗科佩耶维奇·阿尔费罗夫,1942年2月—1942年3月
- 鲍里斯·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日杰斯特文斯基,1942年4月—1943年11月
第三次组建[编辑]
历史[编辑]
1944年1月,隶属于外高加索方面军的第4集团军成立,其目的是统一指挥驻伊朗的苏军部队。
1945年6月,第4集团军开始从伊朗撤到苏联境内,司令部设在巴库,隶属于巴库军区。次年,在巴库军区被撤销后,第4集团军隶属于外高加索军区。
1980年代,第4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下辖近卫第23摩托化步兵师、第60摩托化步兵师、第75摩托化步兵师和第295摩托化步兵师。
历任司令员[编辑]
- 伊万·格拉西莫维奇·索维特尼科夫,1944年1月15日—1945年12月25日
-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卢钦斯基,1945年12月25日—1947年2月19日
- 伊万·梅福季耶维奇·马纳加罗夫,1947年2月19日—1949年4月1日
- 伊萨·亚历山德罗维奇·普利耶夫,1949年4月1日—1955年6月27日
- 谢尔盖·安东诺维奇·博布鲁克,1955年6月27日—1957年12月31日
- 康斯坦丁·伊万诺维奇·普罗瓦洛夫,1958年1月28日—1959年6月3日
-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卢戈夫采夫,1959年6月3日—1961年2月25日
- 阿纳托利·杰米多维奇·安德鲁申科,1961年2月25日—1964年12月4日
- 伊万·莫伊谢耶维奇·特列季亚克,1964年12月4日—1967年9月21日
- 安德烈·弗拉索维奇·波利布鲁克,1967年9月22日—1973年1月19日
- 德米特里·季莫费耶维奇·亚佐夫,1973年1月19日—1974年5月20日
-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基里尤克,1974年5月20日—1978年11月
-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科夫图诺夫,1978年12月—1981年6月
- 维克托·尼古拉耶维奇·萨姆索诺夫,1985年5月—1987年5月
- 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维奇·沙波瓦洛夫,1987年5月—1989年2月
- 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索科洛夫,1989年2月—1991年12月
- 尼古拉·格列博维奇·波波夫,1991年12月—1992年8月
参考[编辑]
- ↑ 4-я армия (СССР). Википедия
相关内容[编辑]
展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