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1](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Чуйко́в,1900年1月31日[2月12日]—1982年3月18日),苏联军事家,俄罗斯族,图拉省韦尼奥夫人,1918年4月入伍,1919年5月加入俄国共产党(布),伏龙芝军事学院和斯大林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毕业,两度苏联英雄(1944,1945),苏联元帅军衔。
生平
1900年1月31日[2月12日],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出生在图拉省韦尼奥夫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亿万·约诺维奇(1865—1958),母亲是伊丽莎白·费多罗夫娜(1865—1958)。他童年时在当地的教区学校上学。
1912年,前往彼得格勒打工。
1917年,在喀琅施塔得的一个矿场工作。
1918年4月,加入红军,进入莫斯科第一军事指导员进修班学习。7月,他参加了镇压左派社会革命党在莫斯科的暴动。
1918年11月,任第28步兵师第40步兵团步兵连连长助理。
1919年5月,任第40步兵团步兵连连长。
1921年,任第5步兵师第43步兵团团长。在国内战争中,他先后四次负伤。
1921年7月,任韦利日卫戍司令员。
1922年1月,重新担任第43步兵团团长。
1925年,他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1927年7月,前往中国担任军事顾问。
1927年11月,任莫斯科军区司令部部门助理。
1929年9月,在中东路战争中任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部情报主任,协助司令员瓦·康·布柳赫尔工作,参加了11月20日在满洲里举行的谈判。
1932年8月,任情报指挥高级进修班主任。
1936年12月,从斯大林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毕业后,任一个机械化旅的旅长。
1938年4月,任第5步兵军军长。
1939年9月,在解放西白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中,他指挥由博布鲁伊斯克集群改编的第4集团军。
1940年3月,重新担任西部特别军区第4集团军司令员。
1940年12月,派往中国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军事顾问。
1942年5月,回国并担任第1预备集团军司令员。
1942年7月,任第64集团军司令员,参加了保卫斯大林格勒的战斗。
1942年9月12日,任第62集团军司令员,他指挥该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中与进犯的法西斯军队进行了顽强的巷战,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街垒工厂、红十月冶金厂这一狭小的空间中将敌人牵制住。他和他的部队因此在保卫斯大林格勒的战役中亮眼而举世瞩目。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反攻阶段,他率领部队参加了战斗,在城中消灭残余的德国军队。
1943年4月,第62集团军被授予“近卫”并改编为近卫第8集团军,他继续担任这个集团军的司令员。
1943年秋,他指挥近卫第8集团军参加了伊久姆—巴文科伏战役、顿巴斯战役、第聂伯河战役。
1944年1月,他参加了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战役。3月,率部参加了别列兹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战役、敖德萨战役。6月,参加了巴格拉基昂行动,在这次战役后期,他的部队在维斯瓦河建立了马格努谢夫登陆场。
1945年1月至2月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他指挥部队攻克了波兹南,在奥得河左岸建立了登陆场。
1945年4月,他的部队参加了柏林战役,他的部队与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其他部队一道攻克了柏林,在这次战役中,他充分利用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积累的巷战经验。
1946年7月,任苏军驻德集群副总司令兼苏联驻德军事行政副长官。
1949年3月,任苏军驻德集群总司令兼苏联驻德军事行政最高长官。
1949年10月,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任苏联管制委员会主席。在德国任职期间,他负责封锁柏林的行动。
1953年5月,任基辅军区司令员。
1960年4月,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苏联陆军总司令,他组织参与了向古巴秘密运送核武器的行动。
1961年8月,兼任苏联民防司令。
1964年6月,不再担任苏联陆军总司令。
1972年7月,退居二线,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1982年3月18日,在莫斯科病逝,根据他的遗嘱被安葬在伏尔加格勒的马马耶夫山岗。
苏共第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二十二届、二十二届、二十三届、二十四届、二十五届中央委员。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8年2月17日,晋升旅级指挥员军衔;1938年7月23日,晋升师级指挥员军衔;1939年2月9日,晋升军级指挥员军衔;1940年6月4日,被授予中将军衔;1943年10月27日,晋升上将军衔;1948年11月12日,晋升大将军衔;1955年3月11日,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44年3月19日和1945年4月6日,两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参考
- ↑ Чуйков, 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