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加索军区
荣膺红旗勋章的北高加索军区[1](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ый 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缩写 СКВО)是苏联武装力量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一个军区单位,设立于1918年,先后七次被设立和撤销建制。2010年,北高加索军区改编为南部军区。
历史[编辑]
1918年5月4日,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设立北高加索军区,负责管理斯塔夫罗波尔省、黑海省、达吉斯坦州、顿河州、库班州、捷列克州的军事工作,司令部设在察里津。同年8月,阿斯特拉罕省、萨拉托夫省和巴库省也由该军区负责。
1919年9月,由于南方面军的组建,北高加索军区被撤销,该军区大部分部队组编为第10集团军。
1920年3月31日,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又恢复了北高加索军区的建制,军区辖区与上一次相当,司令部设在顿河畔罗斯托夫。8月,由于彼·尼·弗兰格尔指挥的白卫军在亚速和库班登陆,北高加索军区改组为高加索方面军以应对战局的变化。
1921年5月4日,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重建北高加索军区,军区辖区包括顿河州、库班-黑海州、斯塔夫罗波尔省和捷列克省,高加索方面军和第1骑兵集团军的部队被编入该军区。同年11月,卡巴尔达自治州、山区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划入北高加索军区。
1941年,军区下辖11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2个炮兵团及其他部队。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该军区组建了第19集团军,在伊·斯·科涅夫中将的指挥下开赴前线。同时,军区司令部迁往阿尔马维尔。
1941年秋,该军区又组建了第56集团军。
1942年1月,该军区由克里木方面军司令员统一指挥。4月,改隶属于北高加索方面军。
1942年8月28日,随着德军攻占北高加索大片土地,北高加索军区撤销。
1943年7月2日,在苏联军队收复北高加索之后,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重新设立了北高加索军区。
1945年7月9日,北高加索军区拆分为三个军区——库班军区、顿河军区和斯塔夫罗波尔军区。但很快,他们在1946年2月4日重新合并为高加索军区。重新设立的北高加索军区起初不包括格罗尼兹州和北奥塞梯共和国。
1949年9月,格罗尼兹州和北奥塞梯共和国被划入北高加索军区的辖区。
1953年,该军区的辖区包括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阿斯特拉罕州、格罗尼兹州、罗斯托夫、斯大林格勒州、达吉斯坦共和国、北奥塞梯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阿迪格自治州和卡拉恰伊-切尔克斯自治州。
1968年2月2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法令,向北高加索军区授予红旗勋章。
苏联解体后,北高加索军区变成了俄罗斯联邦的前线地区,多次战争和武装冲突在这里爆发,包括两次车臣战争以及持续不断的俄格冲突。
2010年9月,北高加索军区与其他单位合并重组为南部军区。
历任司令员[编辑]
任 | 军区司令 | 任期 | 备注 |
---|---|---|---|
1 | 安德烈·叶夫根尼耶维奇·斯涅萨列夫 | 1918年5月—1918年7月 | |
2 | A. N. 科瓦列夫斯基 | 1918年7月—1918年8月 | |
3 |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 | 1918年8月—1918年9月 | 193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 |
4 | 格奥尔基·德米特里耶维奇·巴济列维奇 | 1920年4月—1920年8月 | 死于大清洗 |
5 |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 | 1921年5月—1924年4月 | 二度担任 |
6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穆拉洛夫 | 1924年5月—1925年2月 | 死于大清洗 |
7 | 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 | 1925年2月—1927年11月 | 死于大清洗 |
8 | 伊万·潘菲洛维奇·别洛夫 | 1927年11月—1931年6月 | 死于大清洗 |
9 | 尼古拉·德米特里耶维奇·卡希林 | 1931年6月—1937年6月 | 死于大清洗 |
10 |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 | 1937年6月—1937年9月 | 1940年晋升苏联元帅 |
11 | 谢尔盖·叶菲莫维奇·格里波夫 | 1937年9月—1938年3月 | 死于大清洗 |
12 | 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卡恰洛夫 | 1938年3月—1940年6月 | |
13 | 米哈伊尔·格里戈里耶维奇·叶夫列莫夫 | 1940年6月—1940年8月 | |
14 | 费奥多尔·伊西多罗维奇·库兹涅佐夫 | 1940年8月—1940年12月 | |
15 |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 | 1940年12月—1941年6月 | 1944年晋升苏联元帅 |
16 | 马克斯·安德烈耶维奇·赖特 | 1941年6月—1941年8月 | |
17 | 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格雷奇金 | 1941年8月—1941年9月 | |
18 | 费奥多尔·尼基季奇·雷梅佐夫 | 1941年9月—1941年10月 | |
19 | 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谢尔盖耶夫 | 1941年10月—1942年1月 | |
20 | 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库尔久莫夫 | 1942年1月—1942年8月 1943年7月—1944年4月 |
|
21 | 尼古拉·库兹米奇·克雷科夫 | 1944年4月—1945年7月 | |
22 | 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别洛夫 | 1946年2月—1948年4月 | |
23 | 弗拉基米尔·扎哈罗维奇·罗曼诺夫斯基 | 1948年4月—1949年6月 | |
24 | 谢尔盖·格奥尔基耶维奇·特罗菲缅科 | 1949年7月—1952年7月 | |
25 | 伊万·伊万诺维奇·博伊科夫 | 1952年7月—1953年4月 | |
26 | 尼古拉·巴甫洛维奇·普霍夫 | 1953年4月—1953年11月 | |
27 | 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 | 1953年11月—1958年4月 | 1955年晋升苏联元帅 |
28 | 伊萨·亚历山德罗维奇·普利耶夫 | 1958年4月—1968年6月 | |
29 | 亚历山大·捷连季耶维奇·阿尔图宁 | 1968年6月—1970年10月 | |
30 |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利托夫采夫 | 1970年10月—1976年5月 | |
31 | 瓦列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别利科夫 | 1976年5月—1979年8月 | |
32 | 斯坦尼斯拉夫·伊万诺维奇·波斯特尼科夫 | 1979年8月—1980年8月 | |
33 | 弗拉基米尔·基里洛维奇·梅列茨科夫 | 1980年11月—1984年8月 | |
34 | 维克托·瓦西里耶维奇·斯科科夫 | 1984年8月—1986年9月 | |
35 | 列夫·谢尔盖耶维奇·舒斯特科 | 1986年9月—1993年6月 | |
36 |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米秋欣 | 1993年6月—1995年2月 | |
37 | 阿纳托利·瓦西里耶维奇·克瓦什宁 | 1995年2月—1997年6月 | |
38 | 维克托·格尔曼诺维奇·卡赞采夫 | 1997年6月—2000年5月 | |
39 | 根纳季·尼古拉耶维奇·特罗舍夫 | 2000年5月—2002年12月 | |
40 | 弗拉基米尔·阿纳托利耶维奇·博尔迪列夫 | 2002年12月—2004年7月 | |
41 |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巴拉诺夫 | 2004年7月—2008年5月 | |
42 | 谢尔盖·阿法纳西耶维奇·马卡罗夫 | 2008年5月—2010年1月 | |
43 | 亚历山大·维克托罗维奇·加尔金 | 2010年1月—2010年12月 |
参考[编辑]
- ↑ 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 — Википедия
相关内容[编辑]
苏联武装力量的军区 |
---|
阿尔汉格尔斯克 巴库 巴拉诺维奇 白海 白俄罗斯 沃罗涅日 东西伯利亚 高尔基 远东 顿河 外贝加尔 外贝加尔-阿穆尔 扎沃尔日斯克 外高加索 西西伯利亚 西部 喀山 加里宁 基辅 库班 列宁格勒 利沃夫 莫斯科 敖德萨 鄂木斯克 奥廖尔 特别 波罗的海沿岸 伏尔加河沿岸 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 喀尔巴阡山脉 滨海 乌拉尔山脉 北部 北高加索 西伯利亚 斯摩棱斯克 中亚 斯塔夫罗波尔 斯大林格勒 草原 塔夫利 第比利斯 土耳其斯坦 乌克兰 乌拉尔 哈尔科夫 西南军区 南乌拉尔 雅罗斯拉夫尔 |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军区 |
---|
现行编制 |
东部 中央 列宁格勒 莫斯科 南部 |
已裁撤编制 |
远东 外贝加尔 西部 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 乌拉尔) 北高加索 “北方舰队”联指 西伯利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