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佩茨克

来自阅兵百科
利佩茨克市旗
利佩茨克市徽

利佩茨克[1]Ли́пецк)是俄罗斯的一座工业城市,也是利佩茨克州的首府,拥有俄罗斯最大的黑色冶金工业产业群,重要的工业、农业和航空城市。这座城市是中央黑土经济区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城市居民总数为490429人(2023年),位于中央联邦管区第五位,处在顿河公路里海公路之间,拥有发达的铁路网络。

历史[编辑]

利佩茨克

在公元十三世纪,利佩茨克附近曾有一座名为利波维奇斯克Липовичск)的城市,但该城市在蒙古西征的战争中被毁。

1703年,在利波夫卡河与沃罗涅日河的交汇处,一座新的炼铁厂在罗曼诺夫县境内开始兴建,该铁厂旨在为俄国陆海军提供钢铁。该炼铁厂附近很快出现了一个名为利佩茨克扎沃迪(Липский завод)的定居点,该定居点又随之出现了布厂、皮革厂、袜厂、帽厂、染料厂等其他产业。

1779年9月16日,根据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法令,利佩茨克扎沃迪升格为坦波夫省隶属的县城,并被命名为利佩茨克Липецк),此时该市拥有约6000人居住。

1795年,随着俄国南部开设了新的炼铁厂,沃罗涅日造船厂衰落以及利佩茨克周围森林资源枯竭,利佩茨克的发展由此放缓。

1806年,利佩茨克发生了一场火灾,大量木质结构建筑被毁。

1862年,利佩茨克全市共有834户、11659人,拥有8座教堂、3所学校、1家医院、1个邮局、3个集市和5个工厂。

1869年,该市修通了与叶列茨—格里亚济铁路相连的铁路。

在十九世纪末,利佩茨克拥有烟草、蜡烛、皮革、酿酒、肥皂、制糖、铸铁等产业。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该市建立了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并在第一次俄国革命中组织了大规模工业游行示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利佩茨克的冶金企业转向生产军用装备,而航空制造业也开始在该市发展。

1917年,在二月革命爆发后,该市发生了工人和士兵起义,支持推翻君主专制,随后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在十月革命后,利佩茨克苏维埃政权于12月20日成立。

1918年,工农红军在这座城市建立了一个航空基地,其中共和国空军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中队驻扎在此。

1920年代,利佩茨克恢复正常生活,城市也开始发展工业,改组和兴建了当地企业,同时,该市还建立了一所为苏联和德国培养飞行员的航空学校。在一五计划时期,利佩茨克兴建了肉类加工厂、石灰厂、硅酸盐厂、拖拉机修理厂等企业,还开设了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一所医学校和一所师范学校。

1928年,利佩茨克成为中央黑土州的一部分。

1934年11月7日,这座城市未来的支柱企业——位于沃罗涅日河左岸的新利佩茨克冶金厂开始投入运营。

1936年,利佩茨克划归沃罗涅日州管辖。同一年,该市左岸的第二家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斯坦科斯特罗伊铸造机械厂建成投产。

1941年,在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利佩茨克的机场和多家军工企业遭到敌人轰炸,而在敌人不断逼近后,该市的部分企业被疏散到车里雅宾斯克

1943年,利佩茨克拖拉机厂建成投产。而在战争时期,该市的工厂生产了大量地雷、手榴弹、弹壳、迫击炮底座、滑雪板、雪橇等军用装备。

1947年,这座城市的第一条有轨电车投入运营。

1949年,新利佩茨克火力发电厂投入运营。

1951年1月6日,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以这座城市为首府的利佩茨克州成立。

1950年代至60年代,利佩茨克建成了汽车修理厂、钢筋混凝土厂、水泥厂、铸造厂、氮肥厂、烧结厂,同时横跨沃罗涅日河的彼得罗夫斯基桥建成通车。

1973年,利佩茨克理工学院成立。同一年,该市开通了与诺夫哥罗德沃罗涅日古布金库尔斯克莫斯科奥廖尔奔萨梁赞萨拉托夫的航空线路。

1980年代,利佩茨克动工修建了田径场、娱乐广场、电影院等许多大型文化设施。

苏联解体后,利佩茨克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该市许多工矿企业减产或倒闭。甚至到了2000年代,这座城市的经济状况依然未能好转,利佩茨克拖拉机厂成为历史,该市有轨电车路线大幅减少。

参考[编辑]

  1. Липецк — Википед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