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北高加索战役

来自阅兵百科

1920年北高加索战役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 1920)是红军高加索方面军为消灭盘踞在北高加索的南俄白军于1920年1月17日至4月7日间实施的进攻战役。

双方部署[编辑]

在战役前夕,由高加索方面军在从塔甘罗格湾里海基兹利亚尔湾的800余公里战线上展开,由第1骑兵集团军第8集团军第9集团军第10集团军第11集团军的22个步兵师、7个骑兵师、1个骑兵军和1个远征军组成,共有步兵47600人、骑兵22700人、火炮590门、机枪2732挺。该方面军先后由瓦·伊·绍林米·尼·图哈切夫斯基(2月4日起)指挥,其军事委员会委员有谢·伊·古谢夫格·康·奥尔忠尼启则(2月3日起)、伊·特·斯米尔加瓦·安·特里福诺夫等。在红军高加索方面军正面的是白卫志愿军顿河白军高加索集团军,共有60500人,包括骑兵31600人、火炮451门、机枪1185挺。高加索方面军在全面发起进攻前,已在顿河左岸巴泰斯克附近和萨尔河沿岸建立多个登陆场。南俄白军司令部意图在顿河、萨尔河和马内奇河加固防御,站稳脚跟,以便而后反攻。[1]

红军计划用高加索方面军右翼和中央集团对季霍列茨克卡亚叶卡捷琳诺达尔新罗西斯克方向发动主要进攻,第11集团军进攻基兹利亚尔圣十字城[1]

战役进程[编辑]

1920年1月17日至2月6日,第1骑兵集团军第8集团军第9集团军第10集团军第11集团军的各一部兵力实施了顿河—马内奇河战役,削弱了南俄白军前沿防线,使白军骑兵因修补防线而疲惫不堪,方面军中央和左翼集团向前推进40—100公里,推进至马内奇河一线,而第11集团军右翼各部则夺取并巩固了马内奇河登陆场。[1]

2月14日至3月2日,高加索方面军与南俄白军爆发了叶戈尔雷克斯卡亚战役,并以部分兵力协同斯塔夫罗波尔游击队对斯塔夫罗波尔发动进攻,从而在北高加索掌控了战场主动权,对白卫志愿军顿河白军及白军库班集团军的一部兵力形成了包夹态势。随后,高加索方面军又实施了库班—新罗西斯克战役,以第9集团军和第1骑兵集团军一部兵力于3月底进攻图阿普谢。与此同时,高加索方面军左翼的第11集团军于3月12日至24日对格罗兹尼发动进攻,于3月17日解放了格罗兹尼,此后又解放了弗拉季高加索彼得罗夫斯克港杰尔宾特[1]

4月初,高加索方面军解放了整个达吉斯坦地区和捷列克州,消灭了在北高加索的白军残部,抵达外高加索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边境。[1]

战役结果[编辑]

在北高加索战役中,红军以彻底粉碎邓尼金指挥的南俄白军告终。在连续两个半月的战斗中,红军俘虏白军官兵达163600人,缴获步枪32600支、火炮537门、机枪723挺、装甲列车23列、坦克17辆、飞机30架,而白军残部经海路逃往克里木。此外,红军由此解放了苏维埃俄国的重要经济区,为重建黑海舰队和扩大亚速海区舰队黑海区舰队的活动范围创造了有利条件。[1]

参考[编辑]

  1. 1.0 1.1 1.2 1.3 1.4 1.5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97-99页

相关内容[编辑]

工农红军军徽 俄国内战相关战役 
乌拉尔与西伯利亚
喀山 辛比尔斯克—萨马拉 伊热夫斯克—沃特金斯克彼尔姆 乌拉尔 彼尔姆—叶卡捷琳堡 兹拉托乌斯特—车里雅宾斯克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西伯利亚
南俄
顿巴斯—顿河 第一次库班 第二次库班 第一次和第二次察里津 第一次北高加索 第三次察里津 第一次顿巴斯 第四次察里津 邓尼金攻势 奥廖尔—克罗梅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霍皮奥尔河—顿河 第二次顿巴斯 第五次察里津 罗斯托夫—新切尔卡斯克 第二次北高加索
中亚
阿克纠宾斯克 乌拉尔斯克—古里耶夫 布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