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松

来自阅兵百科
赫尔松市旗
赫尔松市徽
劳动红旗勋章

赫尔松[1]Херсо́н)是乌克兰南部的一座城市,位于第聂伯河右岸的黑海出海口,现为赫尔松州的首府,全市人口为28.9万人(2019年)。

历史[编辑]

赫尔松

在鞑靼人统治时期,他们在第聂伯河出海口建立了一座名为比勒霍维斯(Белиховичи)的城市,但这座城市随着奥斯曼人与俄罗斯人的交战而被摧毁。在1678—1774年俄土战争中,俄罗斯战胜了奥斯曼土耳其,获得了这片土地。

1775年12月,俄罗斯帝国决定在第聂伯河的出海口建立一个造船厂,以便强化其海军。很快,这里就建立了驿站、扎波罗热哥萨克的营地。

1778年6月18日,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颁布法令,在出海口建立要塞和造船厂,为了纪念克森尼索古城,这个地方被命名为赫尔松(Херсон)。随后,这座城市成为了黑海舰队的海军基地。

1790年,这里开设了一家黑海火炮铸造厂。

1794年,随着黑海海军部搬迁至敖德萨,赫尔松的军事地位下降了。

1803年,以这座城市为省会的赫尔松省成立。

1834年,赫尔松开设了一所商贸航海学校。

1850年代,赫尔松成为乌克兰南部重要的羊毛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中心,拥有11家羊毛坊、10家猪油坊、6家蜡烛厂、2家锯木厂和10家砖厂。

1897年,赫尔松总共有59076人居住,其中俄罗斯族27902人、犹太族17162人、小俄罗斯族11591人、波兰族1021人、德意志族426人、鞑靼族337人。在二十世纪末,由于赫尔松浅水港不能容纳大吨位船只,这座城市的贸易地位因此受到影响。

1905年,这座城市成为俄国革命中的主战场,爆发了大规模工人罢工和武装起义。

1907年,连接至赫尔松的第一条铁路线通车。

1917年二月革命后,赫尔松的沙皇当局被解散,一个由各党派组成的临时工作委员会接管了这座城市。

1918年1月17[30]日,赫尔松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但这座城市在德奥入侵乌克兰以及俄国内战的全面爆发,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先后被德国扶持的乌克兰政府、乌克兰人民共和国邓尼金指挥的白军所控制。

1920年2月4日,经过漫长的鏖战后,工农红军重新收复了这座城市。

1923年3月,这座城市成为尼古拉耶夫州的一部分。

1930年代,赫尔松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后成为黑海沿岸的主要工业城市,兴建了造船厂、汽车厂、炼油厂、电机制造厂和罐头厂等企业。

1941年8月15日至18日,彼列科普第51步兵师多瑙河区舰队水兵为了保卫这座城市与德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但最终还是被纳粹侵略者占领。

1944年3月13日,第28集团军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战役中解放了赫尔松。同月30日,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决定,以这座城市为首府的赫尔松州成立。

1960年,赫尔松开通了第一条无轨电车。

1985年,将赫尔松与第聂伯河左岸连接起来的安东诺夫斯基大桥竣工。此时,赫尔松拥有配套完整的造船企业、机械制造企业、炼油厂、建材企业、食品企业等。

1990年代至2000年代,由于苏联解体和严重的经济衰退,赫尔松出现了大量的人口流失,城市经济衰落。

2022年3月2日,在俄乌战争期间,俄军在开战之初便攻占了赫尔松。同年11月11日,随着俄军从第聂伯河右岸全线撤退,乌军重新夺回了这座城市。

荣誉[编辑]

参考[编辑]

  1. Херсон — Википед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