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战役

来自阅兵百科
(重定向自西伯利亚冰雪大行军

西伯利亚战役[1][2][3]Сибир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是工农红军东部方面军对东线白军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追击战役,白军将其称为西伯利亚冰雪大行军Вели́кий Сиби́рский Ледяно́й похо́д)。红军在战役期间沿着鄂木斯克新尼古拉耶夫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进行追击,致使高尔察克白卫政权垮台,而高尔察克本人则在伊尔库茨克起义中被逮,随后被击毙。

鄂木斯克之战[编辑]

鄂木斯克之战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战役之后,红军于1919年11月4日发起进攻。进攻的红军由第3集团军第5集团军组成,总共有91000名步兵、7300名骑兵、304门火炮和1211挺机枪;而正面的白军仅36000名步兵、17100名骑兵、219门火炮和908挺机枪。总体上,红军无论是在兵力和装备方面,还是补给和士气上都远胜于白军。

红军第5集团军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前进,而第3集团军沿着伊希姆鄂木斯克铁路进攻,与此同时,红军第59步兵师和第13骑兵师向科克舍套阿特巴萨尔发起进攻。而白军主力集结在额尔齐斯河一带设防。

11月10日,随着霜冻开始,额尔齐斯河开始结冰,白军司令部认为无法拒河而守,命令部队开始撤退,并在铁路沿线集结兵力进行防守。白军各部因此仓促撤退,销毁鄂木斯克所有军需物资。而高尔察克本人以及满载黄金的五列火车于13日离开鄂木斯克。

11月13日至14日夜,红军伏尔加第242步兵团等先头部队越过结冰的额尔齐斯河,迅速占领了鄂木斯克车站。在几乎没有发生大规模交战的情况下,红军在鄂木斯克城中俘虏了7000名白军士兵和军官,包括未来得及跑路的白军将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11月15日,红军主力进驻鄂木斯克,不费吹灰之力地占领了这座城市。而白军第2集团军第3集团军撤退至新尼古拉耶夫斯克托木斯克一线。

红军在鄂木斯克之战俘虏了30000多名白军士兵和军官,包括10名将军,缴获3列装甲列车、41门火炮、100挺机枪以及其他军需物资。

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之战[编辑]

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之战

白军主力部队虽然在11月底已经撤退至鄂毕河防守,但受前几次失败的影响,士气涣散,甚至出现了哗变迹象,军队领导层内斗日益严重,而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撤退过程中也趁火打劫,抢劫了许多财产。随着天气日益寒冷,缺乏补给和药品的白军深受斑疹伤寒疫情影响。

11月20日,红军第3集团军和第5集团军继续进行追击,第5集团军依旧沿着西伯利亚铁路进攻,而第3集团军则沿着西伯利亚公路前进。在连续六天的进攻中,红军向东推进了120—150公里,占领了鞑靼斯克。随后,在得到西伯利亚游击队的帮助下,红军同时向新尼古拉耶夫斯克科雷万巴尔瑙尔塞米巴拉金斯克等方向同时发动进攻。

12月3日,红军解放了塞米巴拉金斯克,并在击退白军反击兵力后横渡鄂毕河,将白军兵力一分为二。在塞米巴拉金斯克以南的被围白军发生了大规模投降和被俘的情况,仅有一小部分突围到七河地区

12月7日,在社会革命党的影响下,巴拉宾斯克第2团在新尼古拉耶夫斯克发动了起义,但起义最终被白党镇压。

12月11日,红军在游击队的配合下解放了巴尔瑙尔。14日,新尼古拉耶夫斯克和科雷万解放。16日,红军解放了切列帕诺沃

在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之战,红军一路俘虏了白军20000多名士兵和1000多名军官,缴获5列装甲列车、100多门火炮、300多台机车头和约20000车皮货物,包括白军从乌拉尔带走的工厂设备。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之战[编辑]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之战

在红军攻占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之后,第5集团军继续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发起进攻。

12月18日,红军游击队攻占了新库兹涅茨克。20日,红军第30步兵师弹无虚发地占领了托木斯克。与此同时,第27步兵师击败了正面负隅顽抗地白卫波兰军团,攻占了泰加

在红军准备进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前夕,守城的白军将领布·米·济涅维奇在城中发生内讧,公开反对高尔察克,并建立公安委员会,着手与红军谈判。城外由弗·奥·卡普佩尔随即指挥部队攻城,但卡普佩尔的白军未能攻下该城,同时在红军步步紧逼下,不得不绕城而退,向叶尼塞河撤退,最终仅12000名白军撤退到叶尼塞河东岸。

1920年1月4日,红军占领了阿钦斯克,成建制地俘虏了白军的两个师。

1月7日晚,红军第30步兵师进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当天,伊尔库茨克爆发了起义,逮捕了白军头目高尔察克

1920年1月23日,伊尔库茨克的政权移交给布尔什维克

参考[编辑]

相关内容[编辑]

工农红军军徽 俄国内战相关战役 
乌拉尔与西伯利亚
喀山 辛比尔斯克—萨马拉 伊热夫斯克—沃特金斯克彼尔姆 乌拉尔 彼尔姆—叶卡捷琳堡 兹拉托乌斯特—车里雅宾斯克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西伯利亚
南俄
顿巴斯—顿河 第一次库班 第二次库班 第一次和第二次察里津 第一次北高加索 第三次察里津 第一次顿巴斯 第四次察里津 邓尼金攻势 奥廖尔—克罗梅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霍皮奥尔河—顿河 第二次顿巴斯 第五次察里津 罗斯托夫—新切尔卡斯克 第二次北高加索
中亚
阿克纠宾斯克 乌拉尔斯克—古里耶夫 布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