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伊万诺维奇·洛帕京
![]() |
安东·伊万诺维奇·洛帕京[1](Анто́н Ива́нович Лопа́тин,1897年1月18日—1965年4月9日),苏联将领,俄罗斯族,格罗德诺省布列斯特人,1916年入伍,1918年8月参加红军,1919年加入俄共(布),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毕业,苏联英雄(1945年),中将军衔。
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内战和苏波战争老兵,在伟大卫国战争和苏日战争中担任过红军高级指挥职务,并发挥过重要作用。
生平[编辑]
1897年1月18日,安东·伊万诺维奇·洛帕京生于格罗德诺省布列斯特县卡缅纳亚村。
1918年8月,加入红军,参加了俄国内战。其间,先后在第1骑兵集团军第4骑兵师第21骑兵团中担任副中队长、中队长,随部队与邓尼金和弗兰格尔的白卫武装交战。
1920年,随部队参加了在苏波战争中的战斗。战后,他继续在第21骑兵团中担任中队长、团属学校校长等职务。
1929年,从列宁格勒骑兵学校毕业后,任第21骑兵团副团长。
1930年12月,任第4骑兵师军事后勤处处长。
1931年11月,任第39骑兵团团长。
1936年12月,任第32骑兵团团长。
1939年7月,任外贝加尔军区骑兵监察员。
1939年9月,在红军指挥员骑兵进修班任教。
1940年11月,任第31步兵军军长。次年5月,他随部队奉调至基辅特别军区,驻地位于日托米尔州一带。
1941年6月,在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指挥部队先后参加了利沃夫—切尔诺夫策战役和基辅战役的一系列防御作战。即使遭受很大损失,他的部队仍然坚守阵地,挡住德军猛攻。
1941年8月20日,任第6步兵军军长。
1941年10月30日,任第37集团军司令员,率部先后参加了罗斯托夫战役和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战役。
1942年6月24日,任第9集团军司令员,参加了顿巴斯防御战役。
1942年8月初,任第62集团军司令员,指挥该部参加斯大林格勒战役。次月5日,由于他未能让部队守住斯大林格勒的外围防线,由此被免去职务,暂时调往后方。
1942年10月14日,任西北方面军第34集团军司令员,随后率部参加了杰米扬斯克战役。
1943年3月,任第11集团军司令员,指挥该部参加了旧鲁萨战役。
1943年9月25日,任第20集团军司令员。
1944年1月,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第43集团军副司令员,之后参加了白俄罗斯战役。
1944年7月,应个人请求,改任近卫第13步兵军军长。此后,他指挥该军参加了波罗的海沿岸战役和东普鲁士战役,在柯尼斯堡和泽姆兰半岛歼灭了德军有生力量。
1945年6月24日,他作为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混成团负责人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胜利大阅兵。
1945年7月,任外贝加尔方面军第2步兵军军长。次月,指挥该部队参加了苏日战争,并在兴安岭—奉天战役中快速挺进,解放了中国东北的齐齐哈尔市,俘虏日军官兵多达6000人。
1947年4月,从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高级系毕业后,任外高加索军区近卫第7集团军副司令员。
1947年9月,任第13步兵军军长。
1949年7月,任外高加索军区副司令员。
1951年10月,调入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第10局工作。
1952年5月,任近卫第9步兵军军长。
1954年1月,退役。
军衔[编辑]
荣誉[编辑]
- 苏联英雄(1945年4月19日第7119号金星奖章)
- 三枚列宁勋章(1942年3月27日,1945年2月21日,1945年4月19日)
- 三枚红旗勋章(1920年,1944年11月3日,1949年6月20日)
- 两枚一级库图佐夫勋章(1944年7月22日,1945年9月8日)
- 红星勋章(1938年2月22日)
- 工农红军二十周年纪念奖章
- 保卫斯大林格勒奖章
-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
- 攻克柯尼斯堡奖章
- 战胜日本奖章
- 苏维埃陆海军30周年纪念奖章
- 苏联武装力量40周年纪念奖章
参考[编辑]
- ↑ Лопатин, Антон Иванович. Википед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