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尔战役

来自阅兵百科
(重定向自东部方面军反攻战役

乌拉尔战役,包括高尔察克攻势[1]Наступление Колчака)和东方面军反击战[2]Контрнаступление Восточного фронта),是俄国内战东线中工农红军白军的主力决战之一,战线北至维亚特卡,南至萨马拉。战役自1919年3月4日的白军的全面进攻开始,白军在进攻初期取得部分优势,但其攻势在4月中下旬被红军阻挡,而红军则从4月28日至6月20日连续发动多波攻势,全面击溃白军,收复失地,从而取得了东线战局的绝对主动权。

战前形势[编辑]

在战役前夕,东线白军兵力与红军大致相当,甚至白军在人数上略有优势,而红军在火力上具有优势。

双方战线从北至南共1400公里——最北面的白军是拉多拉·盖达指挥的西伯利亚集团军,总兵力51000人,其正面的红军是谢·亚·梅热尼诺夫第3集团军瓦·伊·绍林指挥的第2集团军,红军的总兵力为50000人。正中央的白军部队是西部集团军,由米·瓦·汗津指挥,兵力多达40000人,而其正面的红军为让·卡·布隆伯格指挥的第5集团军,兵力仅11000人。在南面的白军为亚·伊·杜托夫奥伦堡独立集团军,拥有14000人,其对面的红军分别是加·德·加伊指挥的第1集团军米·瓦·伏龙芝指挥的第4集团军格·瓦·季诺维也夫指挥的突厥斯坦集团军,总兵力为36000人。

白军在萨马拉兹拉托乌斯特铁路以北集结了由弗·瓦·戈利岑指挥的突击集群,使其有可能从红军战力较弱的正中央打开突破口。

双方作战部署[编辑]

根据高尔察克亲自拟定的作战计划,白军计划在初步在彼尔姆维亚特卡萨马拉萨拉托夫两个方向发起进攻,然后再沿着这两个方向向莫斯科进行全面进攻。然而奥伦堡独立集团军司令官亚·伊·杜托夫提议将主攻方向选在左翼,以便与邓尼金的部队会师。然而,由于奥伦堡一线远离铁路,补给相对困难,外加高尔察克对邓尼金的猜忌,因此高尔察克仍然决定各自为战,甚至告诉各将领“先入莫斯科者为王”。

白军为此将主要进攻兵力部署到乌法方向的西部集团军,其任务是击败正面的红5集团军,夺取比尔斯克乌法斯捷尔利塔马克别列别伊等城市,并推进至伊克河沿岸。与此同时,西伯利亚集团军旨在夺取萨拉普尔维亚特卡伊热夫斯克等工业区。

然而,红军高层早在二月底就发现白军在为准备进攻进行兵力调度,并根据白军的调动制定了进攻方案——从敌人相对薄弱的左翼进攻,突入其后方,与此同时,还与乌拉尔州奥伦堡省的红军游击队以及突厥斯坦红军建立联系。

白军全面攻势[编辑]

高尔察克攻势(1919年3月4日—5月19日)

3月4日,白军西部集团军率先发起进攻,在斯捷尔利塔马克方向攻占了数个村庄。而由阿·尼·佩佩利亚耶夫指挥的中西伯利亚第1军团则从奥萨和奥汉斯克之间越过卡马河,协同由格·阿·韦尔日比茨基指挥的西西伯利亚第3军团进攻红2集团军阵地。该两个军团在两天后攻占了奥萨奥汉斯克。但是,比尔斯克方向的白军突击集群却经过艰难进攻后才在6日攻占红军阵地。

3月6日,白军向维亚特卡方向发起进攻,遭到红军的顽强抵抗。

3月10日,谢·尼·沃伊切霍夫斯基指挥的乌法第2军团攻占了比尔斯克,同时,白军第1军团和第3军团也顺利推进了140—150公里。由于红军采用了有组织的防御和撤退,因此在战役初期保存了战斗力。然而,红5集团军司令员让·卡·布隆伯格命令第26步兵师和第27步兵师立刻转入反攻,但遭到白军乌法第2军团的严重打击,导致第5集团军的防线松动。随后,白军从西部绕过乌法,进攻红5集团军的侧后方,并派尼·季·苏金指挥的乌拉尔第6军团攻打乌法。

3月13日,白军攻占了乌法。乌法的失陷迫使红军迅速撤退至乌法—萨马拉铁路以南,由于红军撤退十分迅速,因此白军未能对撤退的红军造成有效打击,仅在乌法城中俘虏了红军的一个团。

3月18日,白军西部集团军南侧部队与奥伦堡独立集团军开始发动进攻。

3月21日,白军西伯利亚集团军取得进展,与阿尔汉格尔斯克的白军会师并一同对红军发起进攻。22日,攻占了缅泽林斯克

3月底,白军推进至伊克河沿岸,并准备与伏尔加河左岸的袷袢农民叛军汇合。随后,得到增援和休整的红军开始发起反击,红1集团军率先行动,从乌法以南35公里发起进攻,并攻占了多处据点。

4月1日,北线的红军收复了缅泽林斯克。2日,由于巴什基尔骑兵团集体叛变以及白军增兵达到,在乌法方向进攻的红军开始撤退。与此同时,试图进攻古里耶夫红4集团军也被白军击退。

4月初,在红军反击失败后,白军开始从缅泽林斯克—布古利马别列别伊布祖卢克奥伦堡一线发起全面攻势。其中,中线的红5集团军遭到巨大打击,损失惨重,丢弃了大片阵地。

4月5日,白军西部集团军攻占了斯捷尔利塔马克。同时,西部集团军会同西伯利亚集团军重创了红2集团军和红5集团军,再次攻占了缅泽林斯克。

北线白军在11日攻占了萨拉普尔,俘虏了2500名红军士兵;13日,又攻占了布古利马和伊热夫斯克。此后,西伯利亚集团军开始向维亚特卡科特拉斯发起进攻。

中线白军在7日攻占了别列别伊。8日,又攻占了沃特金斯克。21日,该部分白军推进至今天的卡马河畔切尔内一带,并缴获了65艘船只,并对奇斯托波尔虎视眈眈。22日,白军先头部队推进至萨尔梅什河并开始渡河,意图切断奥伦堡—莫斯科铁路。26日,西部集团军攻占了奇斯托波尔,此时,白军基本控制了整个卡马河左岸。

南线白军在10日夺取了奥尔斯克;17日,开始对乌拉尔斯克萨马拉发起进攻。25日,奥伦堡方向的白军开始进攻布祖卢克。

红军反击部署[编辑]

高尔察克白军在战役初期的胜利使苏维埃政府意识到东线的重要性,列宁在4月10日提出了“动员一切力量支援东线”“竭尽全力粉碎高尔察克”的口号。[3]而红军也将包括第2步兵师、第35步兵师和两个步兵旅的预备队调往东部方面军

4月5日,米·尼·图哈切夫斯基接替指挥不力的让·卡·布隆伯格担任第5集团军司令员。

4月10日,东部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喀山会议将东部方面军暂时划分为两部分,由米·瓦·伏龙芝指挥的南方集群依旧作为进攻的主力,其任务是从南向北反击在红5集团军正面的敌人。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南方集群能够进攻得手,红5集团军应该死守布古鲁斯兰布祖卢克一线的防御阵地。另外,东部方面军还组建了由瓦·伊·绍林指挥的北方集群,协调红2集团军红3集团军之间的行动,击败西伯利亚集团军。南北两个集群负责的战线以比尔斯克奇斯托波尔卡马河口划界。

伏龙芝将突击部队部署在布祖卢克一带,以打击敌人的左翼,但进攻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图哈切夫斯基的红5集团军能否在布古鲁斯兰一线挡住敌人的攻势,并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另外,伏龙芝也注意到南线的敌人此时兵力布置相对分散,各部队之间难以有效支援,因此他决定从敌人的结合部进行主要进攻。

4月19日,伏龙芝做出如下部署:红1集团军佯攻敌人第6军团,而其右翼交给突厥斯坦集团军进行突破。而突厥斯坦集团军和红5集团军必须击败敌人第3军团,北上切断该部敌人与別列別伊的联系。突厥斯坦集团军的骑兵将在敌人第3、6军团之间进行机动作战,协同红1集团军打击敌第3军团后方,从而使红5集团军能够从正面击败敌人。

红军的全面反攻[编辑]

东部方面军反击战(1919年4月28日—6月20日)

4月22日至25日,加·德·加伊红1集团军奥伦堡击溃了白军西部集团军奥伦堡独立集团军的联合进攻,白军的两个师几乎丧失了战斗力。然而,由于白军西部集团军主力攻占了奇斯托波尔,并威胁到东部方面军南方集群的后方。因此,东部方面军于25日命令南方集群在未待突厥斯坦集团军集结完毕的情况直接发起进攻,同时命令红2集团军右翼部队进攻奇斯托波尔。

4月28日,在布古鲁斯兰东南方向的一场战斗中,红军击退了白军第6、11步兵师的进攻。为了利用红军在28日取得的战果,东部方面军司令部命令突厥斯坦集团军将进攻线西移至辛比尔斯克萨马拉方向,首先攻打布古利马,并命令红5集团军右翼进攻沙拉什尼科沃车站。

5月4日,红5集团军攻占了布古鲁斯兰,并对白军第2军团侧后方形成威胁。次日,白军不得不放弃占领才满一周的谢尔盖耶夫斯克并向布古利马仓皇撤退,同时,奇斯托波尔的白军也开始东撤,仅维亚特卡河的白军取得了战术性优势。

5月6日,针对新的战局,伏龙芝制定了合围敌人兵力的新计划。

5月10日,东部方面军新任司令员亚·亚·萨莫伊洛将红5集团军划归方面军直属,以便协助红军北方集群。

5月13日,红军收复了布古利马,并准备向东北方向进攻,以便协同红2集团军作战。

5月17日,萨莫伊洛命令红5集团军急转北上,与此同时,红2、3集团军继续进攻。同时,考虑到別列別伊的敌人还未彻底肃清,因此红5集团军的第2、25步兵师调归伏龙芝的南方集群指挥,第25步兵师完成从北面包围別列別伊的任务,而第1集团军和突厥斯坦集团军依然按照先前的计划执行。当天,別列別伊的白军弃城而逃,越过别拉亚河撤退至乌法

在红军攻占布古利马和別列別伊后,伏龙芝集群跟东部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拟定了以第5集团军从北侧,第1集团军和突厥斯坦集团军从南侧夹击敌人的作战方案。与此同时,白军在乌法下放的别拉亚河口集结了6个步兵团的兵力,计划反包突厥斯坦集团军。

南方集群从5月28日开始新一轮攻势,并在别拉亚河与试图反击的白军交战。5月29日,白军渡河部队被击溃,红5集团军趁胜追击,渡过别拉亚河。6月7日,红5集团军收复了比尔斯克,从侧翼威胁到白军西伯利亚集团军,为红2集团军创造了有利态势。当晚,红军第25步兵师从红亚尔车站横渡别拉亚河,同时,第31步兵师也加入战场。

6月9日,红军攻占了乌法。10日,第31步兵师在乌法以东18公里切断了乌法—车里雅宾斯克铁路。14日,南侧的第24步兵师攻占了阿尔汉格尔斯基村和乌尔曼村,从而对伏尔加河沿岸和乌法一带的白军形成合围之势。6月19日至20日,被围的白军在损失惨重,丢弃大量物质装备的情况下才冲出包围圈。

北方集群的红2集团军则从5月24日至25日开始渡过维亚特卡河,并在伏尔加河区舰队的协助下于26日收复了叶拉布加。30日,第2集团军已经先前推进了90—100公里,其右翼与红5集团军卡马河口的部队向照应。然而红3集团军的进展并不理想,其进攻反而被白军击退,并导致格拉佐夫失守。

6月1日,第28步兵师攻占了阿格雷兹并在次日又攻占了萨拉普尔,与此同时,第21步兵师推进至瓦拉河口。3日至4日,红军与白军在阿格雷兹和萨拉普尔进行了激烈的交战,红军击退了白军的反攻。6日,察觉到敌军后撤的红3集团军也开始向东追击。7日,红2集团军收复伊热夫斯克,并消灭了在尼尔加河与乌瓦河一带的残敌。12日,红2集团军又收复了沃特金斯克,同时,第5步兵师从克拉斯诺乌菲姆斯克越过卡马河,并在左岸建立多处阵地。

战役影响[编辑]

乌拉尔战役初期,由于白军占有兵力上的优势以及准备充分,攻占了大片城池,从东面对苏维埃政权造成巨大威胁。而作为俄国最高摄政高尔察克也积极积累了大量政治资本,巩固了其在俄国军阀、资产阶级、地主中的地位,甚至得到了法国英国协约国盟友的认可,而邓尼金也在白军初期攻势取胜后向高尔察克“宣誓效忠”。

但在白军在进攻方向上过于分散,兵力部署不合理,使得红军能够找到其战线上薄弱环节并加以击破。另外,谢·谢·加米涅夫米·瓦·伏龙芝米·尼·图哈切夫斯基等红军高级指挥员也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来高超的指挥能力,在双方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几乎大败由旧军队精英指挥的白军,取得了红军在东线战局的主动权。

参考[编辑]

  1. Весеннее наступление Русской армии (1919) — Википедия
  2. Контрнаступление Восточного фронта — Википедия
  3. 《列宁全集》第三十六卷.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259-263页

相关内容[编辑]

工农红军军徽 俄国内战相关战役 
乌拉尔与西伯利亚
喀山 辛比尔斯克—萨马拉 伊热夫斯克—沃特金斯克彼尔姆 乌拉尔 彼尔姆—叶卡捷琳堡 兹拉托乌斯特—车里雅宾斯克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西伯利亚
南俄
顿巴斯—顿河 第一次库班 第二次库班 第一次和第二次察里津 第一次北高加索 第三次察里津 第一次顿巴斯 第四次察里津 邓尼金攻势 奥廖尔—克罗梅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霍皮奥尔河—顿河 第二次顿巴斯 第五次察里津 罗斯托夫—新切尔卡斯克 第二次北高加索
中亚
阿克纠宾斯克 乌拉尔斯克—古里耶夫 布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