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维尔·丹尼洛维奇·古兹”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更正错误,并非作为装甲兵学院领队参加阅兵)
(修改翻译错误)
 
第1行: 第1行:
{{人物|照片 = Гудзь Павел Данилович.jpg|照片说明=上将 帕·丹·古兹}}
+
{{人物|照片 = Гудзь Павел Данилович.jpg|照片说明=[[上将(苏联)|上将]] 帕·丹·古兹}}
'''帕维尔·丹尼洛维奇·古兹'''<ref>[https://ru.m.wikipedia.org/wiki/%D0%93%D1%83%D0%B4%D0%B7%D1%8C,_%D0%9F%D0%B0%D0%B2%D0%B5%D0%BB_%D0%94%D0%B0%D0%BD%D0%B8%D0%BB%D0%BE%D0%B2%D0%B8%D1%87 Гудзь,Павел Данил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ref>('''Гудзь Павел Данилович''',1919年9月28日—2008年5月5日),苏联军事将领,乌克兰族,[[赫梅利尼茨基州]]赫梅利尼茨基区人。1941年入伍,苏共党员,[[斯大林装甲与机械化兵军事学院]]毕业,[[军事学全博士]],教授,[[苏俄功勋科学家]],[[上将(苏联)|上将]]军衔。
+
'''帕维尔·丹尼洛维奇·古兹'''<ref>[https://ru.m.wikipedia.org/wiki/%D0%93%D1%83%D0%B4%D0%B7%D1%8C,_%D0%9F%D0%B0%D0%B2%D0%B5%D0%BB_%D0%94%D0%B0%D0%BD%D0%B8%D0%BB%D0%BE%D0%B2%D0%B8%D1%87 Гудзь,Павел Данил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ref>('''Павел Данилович Гудзь''',1919年9月28日—2008年5月5日),苏联军事将领,乌克兰族,[[赫梅利尼茨基州|卡梅涅茨-波多利斯克州]]普罗斯库罗夫区人。1941年入伍,1937年加入[[联共(布)]][[斯大林装甲与机械化兵军事学院]]毕业,[[军事学全博士]],教授,[[苏俄功勋科学家]],[[上将(苏联)|上将]]军衔。
  
他是[[伟大卫国战争老兵]],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保卫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解放[[苏维埃乌克兰|乌克兰]]的战斗。曾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创下单辆坦克击毁十辆敌军坦克的纪录。战后参与了核武器的研发,曾担任[[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军事学院]]副院长。
+
他是[[伟大卫国战争老兵]],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保卫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解放[[苏维埃乌克兰|乌克兰]]的战斗。曾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创下单辆坦克击毁十辆敌军坦克的纪录。战后参与了核武器的研发,曾担任[[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军事学院]]副院长。
  
 
==生平==
 
==生平==
1919年9月28日出生于乌克兰卡梅涅茨-波多尔斯克(今赫梅利尼茨基区)斯图夫琴特西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丹尼尔·莱昂蒂耶维奇是码头工人,在一次事故中意外身亡。因此他从小被母亲抚养长大。
+
1919年9月28日出生于乌克兰卡梅涅茨-波多利斯克州(今赫梅利尼茨基州赫梅利尼茨基区)斯图夫琴特西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丹尼尔·莱昂蒂耶维奇是码头工人,在一次事故中意外身亡。因此他从小被母亲斯捷潘尼达·潘捷列伊莫诺夫娜抚养长大。
  
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考入沃迪查师范学校。
+
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考入沃迪奇政治师范学校。
  
1937年毕业后,任萨塔诺夫斯基区执行委员会教育督查。
+
193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萨塔诺夫市文化馆工作,同年调任萨塔诺夫区执委会教育督导员。
  
 
1939年,经推荐进入萨拉托夫第二重型坦克学校学习。
 
1939年,经推荐进入萨拉托夫第二重型坦克学校学习。
  
1941年毕业后正式入伍,编入[[基辅特别军区]]第32重型坦克师第63坦克团。
+
1941年毕业后正式入伍,编入[[基辅特别军区]]第32重型坦克师第63坦克团任排长。
  
同年6月22日,在[[伟大卫国战争]]爆发的第一天他就加入了战斗,在克里斯蒂诺波尔成功击退了德军一支坦克部队的进攻。因初战告捷,战斗出色,他被授予[[红旗勋章]]。
+
同年6月22日,在[[伟大卫国战争]]爆发的第一天他就加入了战斗,他指挥坦克排作为团纵队先头部队向克里斯季诺波尔方向的西部边境进发,成功击退了德军一支坦克部队的进攻,击毁5辆德军坦克、3辆装甲运兵车及数辆汽车。因初战告捷,战斗出色,他被授予[[红旗勋章]]。
  
由于德军猛烈攻势下,苏联红军节节败退,古兹与第32坦克师也被包围在了利沃夫。在突围中第32师又陷入了乌曼包围圈。最终第32坦克师几乎全军覆没,古兹死里逃生得以突围幸存。因此他再次被授予红旗勋章。
+
由于德军猛烈攻势下,古兹与第32坦克师也被包围在了利沃夫,在6月22日至29日的突围中古兹车组为掩护坦克派又击毁5辆坦克。
 +
 
 +
1941年7月初起,第32坦克师参与[[别尔季切夫]]防御战,但最终失守撤退,月底第32师又陷入了[[乌曼]]包围圈。最终第32坦克师几乎全军覆没,古兹死里逃生得以突围幸存。因此他再次被授予红旗勋章。
  
 
[[文件:Гудзь Павел Данилович(1941).jpg|350px|缩略图|右|帕·丹·古兹参加1941年阅兵]]
 
[[文件:Гудзь Павел Данилович(1941).jpg|350px|缩略图|右|帕·丹·古兹参加1941年阅兵]]
  
1941年8月,他被编入第89独立坦克营。同年11月7日他参加了莫斯科的红场阅兵式,随即开赴前线。
+
1941年8月,他被编入第89独立坦克营。同年11月7日他参加了[[1941年11月7日红场阅兵式|莫斯科的红场阅兵式]],随即开赴前线。
  
此前经过惨烈的战斗,第89坦克营仅剩下了古兹一辆KV-1重型坦克和少数轻型坦克。1941年11月末,Nefedyevo村失守,该村距离莫斯科仅35公里,其失守的后果不堪设想。古兹临危受命驾驶坦克掩护步兵夺回该村。12月5日,他驾驶着仅剩的重型坦克靠近村庄,随即接敌开火。所幸村内敌人并未完全反应过来,甚至还有八辆坦克都没来得及发动就被古兹摧毁。有两辆坦克向他开火,但并未造成太大伤害,很快被击毁。后又有数辆装甲车和火炮被89营的几辆轻型坦克击毁,坦克营掩护步兵一同将德军赶出了Nefedyevo村。此战中,古兹的坦克装甲上留下了29个凹痕,但没有一枚炮弹穿透。
+
此前经过惨烈的战斗,第89坦克营仅剩下了古兹一辆KV-1重型坦克和少数轻型坦克。1941年11月末,内费迪耶沃村失守,该村距离莫斯科仅35公里,其失守的后果不堪设想。古兹临危受命驾驶坦克掩护步兵夺回该村。12月5日,他驾驶着仅剩的重型坦克靠近村庄,随即接敌开火。所幸村内敌人并未完全反应过来,甚至还有八辆坦克都没来得及发动就被古兹摧毁。有两辆坦克向他开火,但并未造成太大伤害,很快被击毁。后又有数辆装甲车和火炮被89营的几辆轻型坦克击毁,坦克营掩护步兵一同将德军赶出了内费迪耶沃村。此战中,古兹的坦克装甲上留下了29个凹痕,但没有一枚炮弹穿透。
  
在Nefedyevo村战斗中,古兹创下了单车击毁十辆坦克纪录。但记者却误将坦克营共同击毁的装甲火炮算入了古兹的单车战绩,变成古兹单车击毁十八辆敌军坦克。该消息一经报道,古兹随即名震苏联红军,他的事迹极大鼓舞了前线官兵。[[朱可夫]]签署命令,授予了其[[列宁勋章]]。后续他又参加了攻打卢迪诺山的战斗。
+
在内费迪耶沃村战斗中,古兹创下了单车击毁十辆坦克纪录。他的事迹极大鼓舞了前线官兵。因为其出色且具有勇气的表现,[[朱可夫]]签署命令,授予其[[列宁勋章]]。后续他又率领第89独立坦克营参加了争夺卢季纳高地的战斗。
  
1942年5月,他被任命为第89独立坦克营的副营长。后任第212坦克旅第574坦克营的营长。同年11月他被任命近卫第8重型坦克团的团长,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战役中他的坦克被击毁,他身负重伤入院治疗。
+
1942年5月,他被任命为第89独立坦克营的副营长。7月被编入顿河方面军任第212坦克旅第574坦克营的营长。同年11月他被任命近卫第8重型坦克团的团长,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战役中他的坦克被击毁,身负重伤(六处嵌入胸腔的弹片,两处枪伤)入院治疗。
  
1943年5月出院后,成为近卫第5重型坦克团副团长,隶属西南方面军。同年秋,成为该团团长,加入解放[[苏维埃乌克兰|乌克兰]]的战斗。在攻打[[扎波罗热水电站]]的战斗中,他的坦克被虎式坦克击中,他左手重伤且被卡出。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毅然砍掉了其左手臂,随后开炮还击击毁两辆虎式坦克。
+
1943年5月伤愈归队后,成为近卫第5重型坦克团副团长,隶属[[西南方面军]]。同年秋,成为该团团长,加入解放[[苏维埃乌克兰|乌克兰]]的战斗。在攻打[[扎波罗热水电站]]的战斗中,他的坦克被虎式坦克击中,两名乘员牺牲,他本人左锁骨受损、左手粉碎性骨折。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毅然砍掉了其左手臂,随后开炮还击击毁两辆虎式坦克。
  
在古兹的强烈要求之下,他装上假肢,于1944年4月回到前线。一个月后,在[[费多连科]]的力劝下最终转入斯大林装甲与机械化兵军事学院学习。
+
在古兹的强烈要求之下,他装上假肢,于1944年4月回到前线。一个月后,在[[费多连科]]的力劝及推荐下下最终转入斯大林装甲与机械化兵军事学院学习。
  
 
1947年从装甲兵学院毕业,留校助教,并从事装甲战术研究,
 
1947年从装甲兵学院毕业,留校助教,并从事装甲战术研究,
  
1958年,他参与了苏联核武器的研发工程,后在苏联国防部从事装甲装备及战术的研究,发表了三百多篇学术论文。
+
1958年,他参与了苏联核武器的研发工程,后在[[苏联国防部]]从事装甲装备及战术的研究,发表了三百多篇学术论文。
  
1970年,任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军事学院副院长。
+
1970年,任[[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军事学院]]副院长。
  
 
1989年,辞去副院长职务,退役。
 
1989年,辞去副院长职务,退役。
  
2008年5月5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特罗耶库罗夫公墓]]。
+
2008年5月5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特罗耶库罗夫公墓]]。
  
 
==军衔==
 
==军衔==

2025年4月4日 (五) 15:21的最新版本

上将 帕·丹·古兹

帕维尔·丹尼洛维奇·古兹[1]Павел Данилович Гудзь,1919年9月28日—2008年5月5日),苏联军事将领,乌克兰族,卡梅涅茨-波多利斯克州普罗斯库罗夫区人。1941年入伍,1937年加入联共(布)斯大林装甲与机械化兵军事学院毕业,军事学全博士,教授,苏俄功勋科学家上将军衔。

他是伟大卫国战争老兵,参加了保卫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解放乌克兰的战斗。曾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创下单辆坦克击毁十辆敌军坦克的纪录。战后参与了核武器的研发,曾担任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军事学院副院长。

生平[编辑]

1919年9月28日出生于乌克兰卡梅涅茨-波多利斯克州(今赫梅利尼茨基州赫梅利尼茨基区)斯图夫琴特西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丹尼尔·莱昂蒂耶维奇是码头工人,在一次事故中意外身亡。因此他从小被母亲斯捷潘尼达·潘捷列伊莫诺夫娜抚养长大。

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考入沃迪奇政治师范学校。

193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萨塔诺夫市文化馆工作,同年调任萨塔诺夫区执委会教育督导员。

1939年,经推荐进入萨拉托夫第二重型坦克学校学习。

1941年毕业后正式入伍,编入基辅特别军区第32重型坦克师第63坦克团任排长。

同年6月22日,在伟大卫国战争爆发的第一天他就加入了战斗,他指挥坦克排作为团纵队先头部队向克里斯季诺波尔方向的西部边境进发,成功击退了德军一支坦克部队的进攻,击毁5辆德军坦克、3辆装甲运兵车及数辆汽车。因初战告捷,战斗出色,他被授予红旗勋章

由于德军猛烈攻势下,古兹与第32坦克师也被包围在了利沃夫,在6月22日至29日的突围中古兹车组为掩护坦克派又击毁5辆坦克。

1941年7月初起,第32坦克师参与别尔季切夫防御战,但最终失守撤退,月底第32师又陷入了乌曼包围圈。最终第32坦克师几乎全军覆没,古兹死里逃生得以突围幸存。因此他再次被授予红旗勋章。

帕·丹·古兹参加1941年阅兵

1941年8月,他被编入第89独立坦克营。同年11月7日他参加了莫斯科的红场阅兵式,随即开赴前线。

此前经过惨烈的战斗,第89坦克营仅剩下了古兹一辆KV-1重型坦克和少数轻型坦克。1941年11月末,内费迪耶沃村失守,该村距离莫斯科仅35公里,其失守的后果不堪设想。古兹临危受命驾驶坦克掩护步兵夺回该村。12月5日,他驾驶着仅剩的重型坦克靠近村庄,随即接敌开火。所幸村内敌人并未完全反应过来,甚至还有八辆坦克都没来得及发动就被古兹摧毁。有两辆坦克向他开火,但并未造成太大伤害,很快被击毁。后又有数辆装甲车和火炮被89营的几辆轻型坦克击毁,坦克营掩护步兵一同将德军赶出了内费迪耶沃村。此战中,古兹的坦克装甲上留下了29个凹痕,但没有一枚炮弹穿透。

在内费迪耶沃村战斗中,古兹创下了单车击毁十辆坦克纪录。他的事迹极大鼓舞了前线官兵。因为其出色且具有勇气的表现,朱可夫签署命令,授予其列宁勋章。后续他又率领第89独立坦克营参加了争夺卢季纳高地的战斗。

1942年5月,他被任命为第89独立坦克营的副营长。7月被编入顿河方面军任第212坦克旅第574坦克营的营长。同年11月他被任命近卫第8重型坦克团的团长,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战役中他的坦克被击毁,身负重伤(六处嵌入胸腔的弹片,两处枪伤)入院治疗。

1943年5月伤愈归队后,成为近卫第5重型坦克团副团长,隶属西南方面军。同年秋,成为该团团长,加入解放乌克兰的战斗。在攻打扎波罗热水电站的战斗中,他的坦克被虎式坦克击中,两名乘员牺牲,他本人左锁骨受损、左手粉碎性骨折。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毅然砍掉了其左手臂,随后开炮还击击毁两辆虎式坦克。

在古兹的强烈要求之下,他装上假肢,于1944年4月回到前线。一个月后,在费多连科的力劝及推荐下下最终转入斯大林装甲与机械化兵军事学院学习。

1947年从装甲兵学院毕业,留校助教,并从事装甲战术研究,

1958年,他参与了苏联核武器的研发工程,后在苏联国防部从事装甲装备及战术的研究,发表了三百多篇学术论文。

1970年,任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军事学院副院长。

1989年,辞去副院长职务,退役。

2008年5月5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特罗耶库罗夫公墓

军衔[编辑]

  • 中尉,1941年6月
  • 上尉,1942年7月
  • 少校,1942年11月
  • 中校,1943年
  • 上校,1947年
  • 坦克兵少将,1960年5月7日
  • 坦克兵中将,1971年5月20日
  • 上将,1989年

荣誉[编辑]

苏联[编辑]

俄罗斯联邦[编辑]

阅兵相关[编辑]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