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哈切夫斯基案”的版本间的差异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
||
第1行: | 第1行: | ||
− | '''图哈切夫斯基案'''<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4%D0%B5%D0%BB%D0%BE_%D0%A2%D1%83%D1%85%D0%B0%D1%87%D0%B5%D0%B2%D1%81%D0%BA%D0%BE%D0%B3%D0%BE Дело Тухачевского] — Википедия</ref>('''Дело Тухачевского'''),官方名称为''' | + | '''图哈切夫斯基案'''<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4%D0%B5%D0%BB%D0%BE_%D0%A2%D1%83%D1%85%D0%B0%D1%87%D0%B5%D0%B2%D1%81%D0%BA%D0%BE%D0%B3%D0%BE Дело Тухачевского] — Википедия</ref>('''Дело Тухачевского'''),官方名称为'''反苏托派军事组织案'''('''Дело «антисоветской троцкистской военной организации»''')是1937年以[[苏联元帅]][[米·尼·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一批苏联高级军事领导人被指控组织卷密谋篡夺政权的案件,是军队中[[大清洗]]的开端,是一起重大的冤假错案。该案件中的所有被告均被[[苏联最高法院特别审判庭]]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 |
1957年,因该案件缺乏犯罪事实依据,所有被告人均获平反。 | 1957年,因该案件缺乏犯罪事实依据,所有被告人均获平反。 | ||
第46行: | 第46行: | ||
1957年1月31日,根据[[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第4n-0280/57号裁决,由于本案缺乏犯罪事实,所有被告均被认定为无罪并平反。该裁决的依据包括被告人的供词是通过刑讯逼供、殴打和强迫等方式获得的。 | 1957年1月31日,根据[[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第4n-0280/57号裁决,由于本案缺乏犯罪事实,所有被告均被认定为无罪并平反。该裁决的依据包括被告人的供词是通过刑讯逼供、殴打和强迫等方式获得的。 | ||
+ | |||
+ | 1957年2月27日,[[苏共中央党务监察委员会]]恢复了该案所有被告的党籍。<ref>苏联彻底平反两起历史冤案 为“反苏托洛茨基军事组织”和“列宁格勒案件”受害者恢复名誉. 人民日报, 1988年3月29日第6版</ref> | ||
==参考== | ==参考== |
2023年12月9日 (六) 05:47的版本
图哈切夫斯基案[1](Дело Тухачевского),官方名称为反苏托派军事组织案(Дело «антисоветской троцкистской военной организации»)是1937年以苏联元帅米·尼·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一批苏联高级军事领导人被指控组织卷密谋篡夺政权的案件,是军队中大清洗的开端,是一起重大的冤假错案。该案件中的所有被告均被苏联最高法院特别审判庭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
1957年,因该案件缺乏犯罪事实依据,所有被告人均获平反。
涉案人员及指控
-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苏联元帅,原苏联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
- 约纳·埃马努伊洛维奇·亚基尔,一级集团军级指挥员,原基辅军区司令员
- 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一级集团军级指挥员,原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
- 扬·鲍里索维奇·加马尔尼克,一级集团军级政委,原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工农红军政治局局长(被捕前自杀)
- 奥古斯特·伊万诺维奇·科尔克,二级集团军级指挥员,原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
- 罗伯特·彼得罗维奇·艾伊德曼,军级指挥员,原国防航空化工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
- 维托沃特·卡齐米罗维奇·普特纳,军级指挥员,原苏联驻英国大使馆武官
- 鲍里斯·米罗诺维奇·费尔德曼,军级指挥员,原红军指挥与指挥员局局长
- 维塔利·马尔科维奇·普里马科夫,军级指挥员,原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
根据1937年6月9日的起诉书,所有被告都参加了与列·达·托洛茨基有关联的托派反苏军事组织,对于他们的指控包括:
- 在1932—1935年向德国总参谋部线人泄露军事机密情报;
- 在1935年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帮助德国和波兰军队在主要方向击败红军;
- 准备针对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与苏维埃政府领导人的恐怖活动;
- 准备武装“攻打克里姆林宫”并蓄意逮捕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人。
背景
1930年,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就发生了一起类似的案件,根据被捕的军事学院教员尼·叶·卡库林和伊·亚·特洛伊茨基的证词,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一群高级军事领导人正在策划暗杀斯大林以篡夺政权,但是斯大林并没有在意,图哈切夫斯基因此躲过一劫。在图哈切夫斯基、亚基尔、乌博列维奇等高级将领担任苏联红军要职后,他们对克·叶·伏罗希洛夫日益不满,认为他没有能力使苏联应对下一场世界大战,阻碍了红军军事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1936年至1937年冬,纳粹德国情报机关通过伪造文件的方式陷害图哈切夫斯基等红军高层将领,文件内容包括推翻斯大林、篡夺政权等内容。这些文件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尼·伊·叶若夫利用,并成为其在军队中扩大肃反的基础。
1936年8月,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了维·马·普里马科夫、维·卡·普特纳。
1937年5月,涉及该案件的其余被告,包括米·尼·图哈切夫斯基均被逮捕(除扬·鲍·加马尔尼克在被捕前夕自杀)。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通过严刑拷打和逼供的方式,迫使米·尼·图哈切夫斯基写下了143页关于他组织军事阴谋的证词,此外,所有审议文件均需约·维·斯大林亲自过目。
1937年6月2日,在审理前一周,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军事会议召开了扩大会议,除了军事会议委员外还有116人出席了会议。在会上,斯大林亲自发表了讲话,宣布了政府对“图哈切夫斯基案”的立场,还指出该案件与德国法西斯分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涉案人员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资助,与西班牙的军事叛乱有相似之处。
审理与影响
1937年6月11日,苏联最高法院特别审判庭在被告方没有辩护律师的情况下进行了非公开开庭审理,被告没有申请上诉的权利,特别审判庭成员由瓦·瓦·乌尔里希、瓦·康·布柳赫尔、谢·米·布琼尼、雅·伊·阿尔克斯尼斯、鲍·米·沙波什尼科夫、伊·潘·别洛夫、帕·叶·德边科、尼·德·卡希林和埃·伊·戈里亚乔夫组成。最终,所有被告均被判处死刑,没收全部财产并褫夺军衔。
1937年6月12日晚,所有被告在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地下室被枪杀。
图哈切夫斯基案是军队中大清洗的开端,即使是参与此案件审理的9位成员也仅有乌尔里希、布琼尼、沙波什尼科夫活过大清洗,除戈里亚乔夫病逝外,其余5人均在后续的镇压中遇害。
平反
在苏共二十大后,苏共中央就成立了一个由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党务监察委员会主席尼·米·什维尔尼克主持的委员会对图哈切夫斯基案件进行调查。该委员会指出该案件的审理过程违反了苏联宪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未经法院和检察院批准,仅根据斯大林与叶若夫个人的指示进行了判决。该案没有客观证据证实任何被告人犯有罪行,对这些罪行的指控均是错误的,仅凭借于内务人民委员部对案件的刑事调查方式就将自相矛盾的证词强加给被告人。
1957年1月31日,根据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第4n-0280/57号裁决,由于本案缺乏犯罪事实,所有被告均被认定为无罪并平反。该裁决的依据包括被告人的供词是通过刑讯逼供、殴打和强迫等方式获得的。
1957年2月27日,苏共中央党务监察委员会恢复了该案所有被告的党籍。[2]
参考
- ↑ Дело Тухачевского — Википедия
- ↑ 苏联彻底平反两起历史冤案 为“反苏托洛茨基军事组织”和“列宁格勒案件”受害者恢复名誉. 人民日报, 1988年3月29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