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共产党”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第1行: 第1行:
 
[[文件:КПСС.png|200px|居中|无框|苏联共产党]]
 
[[文件:КПСС.png|200px|居中|无框|苏联共产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A0%D0%BE%D1%81%D1%81%D0%B8%D0%B9%D1%81%D0%BA%D0%B0%D1%8F_%D1%81%D0%BE%D1%86%D0%B8%D0%B0%D0%BB-%D0%B4%D0%B5%D0%BC%D0%BE%D0%BA%D1%80%D0%B0%D1%82%D0%B8%D1%87%D0%B5%D1%81%D0%BA%D0%B0%D1%8F_%D1%80%D0%B0%D0%B1%D0%BE%D1%87%D0%B0%D1%8F_%D0%BF%D0%B0%D1%80%D1%82%D0%B8%D1%8F 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циал-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рабочая партия] — Википедия</ref>——'''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циал-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рабочая партия (большевиков)'''<br>
+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A0%D0%BE%D1%81%D1%81%D0%B8%D0%B9%D1%81%D0%BA%D0%B0%D1%8F_%D1%81%D0%BE%D1%86%D0%B8%D0%B0%D0%BB-%D0%B4%D0%B5%D0%BC%D0%BE%D0%BA%D1%80%D0%B0%D1%82%D0%B8%D1%87%D0%B5%D1%81%D0%BA%D0%B0%D1%8F_%D1%80%D0%B0%D0%B1%D0%BE%D1%87%D0%B0%D1%8F_%D0%BF%D0%B0%D1%80%D1%82%D0%B8%D1%8F 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циал-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рабочая партия] — Википедия</ref>——'''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циал-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рабочая партия (большевиков)'''<br>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Российская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большевиков)'''<br>
+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Российская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большевиков)'''<br>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Всесоюзная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большевиков)'''<br>
+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Всесоюзная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большевиков)'''<br>
:'''苏联共产党'''<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A%D0%BE%D0%BC%D0%BC%D1%83%D0%BD%D0%B8%D1%81%D1%82%D0%B8%D1%87%D0%B5%D1%81%D0%BA%D0%B0%D1%8F_%D0%BF%D0%B0%D1%80%D1%82%D0%B8%D1%8F_%D0%A1%D0%BE%D0%B2%D0%B5%D1%82%D1%81%D0%BA%D0%BE%D0%B3%D0%BE_%D0%A1%D0%BE%D1%8E%D0%B7%D0%B0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 Википедия</ref>——'''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
'''苏联共产党'''<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A%D0%BE%D0%BC%D0%BC%D1%83%D0%BD%D0%B8%D1%81%D1%82%D0%B8%D1%87%D0%B5%D1%81%D0%BA%D0%B0%D1%8F_%D0%BF%D0%B0%D1%80%D1%82%D0%B8%D1%8F_%D0%A1%D0%BE%D0%B2%D0%B5%D1%82%D1%81%D0%BA%D0%BE%D0%B3%D0%BE_%D0%A1%D0%BE%D1%8E%D0%B7%D0%B0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 Википедия</ref>——'''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该党是苏联唯一的执政党,其最早的前身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以及后来分裂出来的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一派建立独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7年11月7日,领导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在此后的74年里成为苏维埃政权唯一的执政党。[[俄共(布)七大|1918年3月的代表大会]]决定将党名改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52年,在[[苏共十九大]]上更名为'''苏联共产党'''。[[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等被普遍认为是苏共和苏联时期的最高领导人。
+
该党是苏联唯一的执政党,其最早的前身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以及后来分裂出来的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一派建立独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7年11月7日,领导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在此后的74年里成为苏维埃政权唯一的执政党。1918年3月的[[俄共(布)七大]]决定将党名改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52年,在[[苏共十九大]]上更名为'''苏联共产党'''。[[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等被普遍认为是苏共和苏联时期的最高领导人。
  
 
该党的最高机关是[[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党的代表大会]],中央领导机关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最高领导人职务为[[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中央总书记]]和[[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第一书记]]。
 
该党的最高机关是[[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党的代表大会]],中央领导机关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最高领导人职务为[[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中央总书记]]和[[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第一书记]]。

2022年8月25日 (四) 10:30的版本

苏联共产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циал-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рабочая партия (большевиков)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Российская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большевиков)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Всесоюзная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большевиков)
苏联共产党[2]——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该党是苏联唯一的执政党,其最早的前身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以及后来分裂出来的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一派建立独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7年11月7日,领导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在此后的74年里成为苏维埃政权唯一的执政党。1918年3月的俄共(布)七大决定将党名改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52年,在苏共十九大上更名为苏联共产党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等被普遍认为是苏共和苏联时期的最高领导人。

该党的最高机关是党的代表大会,中央领导机关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最高领导人职务为中央总书记第一书记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共产党在国内彻底失去了领导能力,并随着后来苏联解体,执政74年之久的苏共彻底泯没在历史的进程中。

历史

早期马克思主义组织

1883年,在流亡国外、侨居日内瓦普列汉诺夫组织下,俄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劳动解放社成立。格·瓦·普列汉诺夫、帕·波·阿克雪里罗得薇·伊·查苏利奇是该社的核心成员,他们以及劳动解放社的其他参与者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和资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其它著作译成俄文,并将其传播到俄国国内。[3]

1884年年末至1885年初,在普列汉诺夫的倡议下,海外俄罗斯社会民主主义者联盟成立。

1894年,莫斯科成立了工人协会。

1895年,弗·伊·乌里扬诺夫彼得堡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统一成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4]

1897年10月,俄国西部省份成立了犹太社会民主主义总联盟,简称崩得[5]

社会民主工党

1898年3月1日至3日(13日至15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明斯克秘密举行,大会代表总共9人。大会宣告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通过了由彼得·斯特鲁夫撰写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言》,选举了由3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但该中央委员会很快就被破坏。但是,这次大会没有真正意义上把各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和组织统一起来,没有在组织上把它们联成一体。各地方组织的工作还没有统一的路线,没有党纲和党章,没有中央统一的领导。[5]

1900年12月,《火星报》创刊号在俄国国外出版,这是全俄第一个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报刊。该报纸成功地把零散地马克思主义组织联成一体,为建立真正的政党做好准备。火星报的编辑委员会由帕·波·阿克雪里罗得薇·伊·查苏利奇弗·伊·列宁尤·奥·马尔托夫格·瓦·普列汉诺夫亚·尼·波捷索夫组成。

1903年7月17日至8月10日(7月30日至8月23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比利时布鲁塞尔秘密召开,后来由于比利时警察的阻挠,大会转移到英国伦敦举行。大会代表总共有57人,其中43位代表有表决权,总共代表着26个组织。每个委员会有权选派两名代表参加大会,但有些委员会只派了一名代表,所有43位代表一共有51票的表决权。大会通过了《火星报》提出的纲领,最高纲领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本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低纲领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在农村消灭一切农奴制残余、把地主多去的农民土地归还给农民。在党章的问题上,大会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产生了最尖锐的意见分歧,从而被分为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一派和以马尔托夫为代表的孟什维克一派。列宁把党看作有组织的部队,党的成员不是自行入党,而是由党的一个组织接收入党,党员必须服从党的纪律;马尔托夫则把党看作一种组织上不定形的东西,更像西欧的社会民主政党,其各个成员都是自行列名入党,大会最终通过了列宁一派的党章方案。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会、《火星报》编辑部和党地方组织,其中支持列宁的占据了中央委员会以及敖德萨高加索等少数地方党组织的多数,而马尔托夫一派控制了《火星报》编辑部以及顿涅茨克基辅等多数党地方组织。[6]

1905年1月4日,在列宁退出《火星报》编辑部后,由布尔什维克主办的《前进报》创刊号出版。[7]

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后,党内斗争不断加剧,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逐渐分裂成布尔什维克一派和孟什维克一派,它们都有各自的中央委员会和各自的报纸。

1905年4月12日(25日)至4月27日(5月10日),在列宁布尔什维克一派的组织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英国伦敦召开,大会代表共有24名,代表着20个布尔什维克委员会。与此同时,孟什维克一派在日内瓦召开了一次平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会议。[8]

1906年4月10日(23日)至4月25日(5月8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亦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111名有表决权的代表,代表着57个地方党组织。其中孟什维克代表62人,布尔什维克代表46人,崩得代表3人,波兰社会民主党代表3人,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工党代表3人。这次大会最主要的问题有:土地问题,对目前形势和无产阶级阶级任务的估计,对国家杜马的态度和组织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陷入了严重的分歧。在大会上,孟什维克略占上风,其纲领得到了通过。大会最后选举了由3位布尔什维克和7位孟什维克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和由孟什维克控制的中央机关报编辑部。[9]

1907年5月13日至6月1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英国伦敦召开,大会代表共有336名,其中布尔什维克105名、孟什维克97名、崩得代表59名、波兰社会民主党代表44名、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党代表29名。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得到了波兰、拉脱维亚和崩得代表的支持,布尔什维克所提出政策得到通过。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之间的分歧加剧,并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中央[10]

党的代表大会

党的代表大会 时间 地点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1898年3月1[13]日—3[15]日 明斯克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903年7月17[30]日—8月10[23]日 布鲁塞尔伦敦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 1905年4月12[25]日—4月27日[5月10日] 伦敦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 1906年4月10[23]日—4月25日[5月8日] 斯德哥尔摩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 1907年5月13日—6月1日 伦敦

参考

  1. 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циал-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рабочая партия — Википедия
  2.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 Википедия
  3. 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9页
  4. 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17页
  5. 5.0 5.1 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23页
  6. 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42-48页
  7. 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57页
  8. 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69页
  9. 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94-96页
  10. 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99-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