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尔·格奥尔基耶维奇·科尔尼洛夫

来自阅兵百科
步兵上将 拉·格·科尔尼洛夫

拉夫尔·格奥尔基耶维奇·科尔尼洛夫[1]Лавр Гео́ргиевич Корни́лов,1870年8月18[30]日—1918年3月31日[4月13日]),沙俄军阀、白军头目,哈萨克族,塞米巴拉金斯克州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人,1889年8月入伍,总参谋部尼古拉学院毕业,步兵上将军衔。

他曾参加过俄日战争,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俄军高级军官,担任过西南方面军司令官、俄军总司令。在十月革命后,参与组织白卫武装,但最终丧命于叶卡捷琳诺达尔

生平[编辑]

1870年8月18[30]日,拉夫尔·格奥尔基耶维奇·科尔尼洛夫生于塞米巴拉金斯克州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的哥萨克家庭,其父亲格奥尔基·尼古拉耶维奇为西伯利亚哥萨克的翻译,母亲是普拉斯科维娅·伊里尼奇娜(娘家:赫林诺夫斯卡娅)。

1883年夏,参加鄂木斯克的西伯利亚学员军团。

1889年8月29日,由于数学成绩优异,因此进入米哈伊洛夫斯基炮兵学校学习。

1892年,被配到的突厥斯坦军区炮兵旅第5连服役。

1895年,进入总参谋部尼古拉学院学习。

1898年,从学院毕业后,他继续选择在突厥斯坦军区担任军区司令部高级副官助理,后又任司令部参谋,并在阿富汗、中国新疆、波斯进行了侦察活动,收集了大量有关当地军事、地理、人文情报。

1903年11月,他前往英属印度进行考察,分析了英国在殖民地的驻军状况。

1904年6月,任圣彼得堡驻军总参谋长。同年9月,任第1步兵旅参谋官、参谋长,随该部参加了俄日战争中的黑沟台会战奉天会战

1906年1月,任俄军总参谋部军需局科员,后又调入总参谋部第3军需总局任职。

1907年,被派往中国执行情报工作,研究了中国警察、电讯、首都和东北驻军的情况。

1911年2月2日,任爱沙尼亚第8步兵团团长。同年6月3日,任独立边防军外阿穆尔区支队支队长,后又任西伯利亚第9步兵师的旅长。

1914年8月19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第48步兵师师长,指挥该部在加利西亚喀尔巴阡山脉作战。此后,他的部队在喀尔巴阡山口多次击败敌军。

1915年4月,他亲自指挥部队掩护俄军主力撤退,因此遭到奥匈军队包围并被俘。

1916年7月,他成功地逃出战俘营,经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边境,到达罗马尼亚德罗贝塔-塞维林堡

1916年9月,任西南方面军特别集团军第25军团军团长。

1917年3月2日,临时政府二月革命后任命科尔尼洛夫为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官。

1917年4月底,任第8集团军司令官,指挥该部参加了克伦斯基攻势。其间,他还在第8集团军组建突击队,将其称作“科尔尼洛夫突击团”。

1917年7月7日,随着俄军在克伦斯基攻势中溃败,他被紧急任命为西南方面军司令官。同月19日,接替阿·阿·布鲁西洛夫担任俄军总司令。在就任俄军总司令后,他认为前线陷入了灾难性局势,应该解散士兵委员会并在军队中恢复死刑。

1917年8月27日[9月9日],他以“消除无政府状态”为由,命令第3骑兵军进入彼得格勒,要求克伦斯基改组政府组成,从而发动了兵变

1917年9月1[14]日,因兵变失败被捕,并被软禁在贝霍夫

1917年11月19日[12月2日],他被尼·尼·杜霍宁私自释放,随后逃往新切尔卡斯克,并在顿河一带组建了反对苏维埃政府的“志愿军”。在与米·瓦·阿列克谢耶夫的斗法中,他成功获得了这支白卫武装的军事领导权。

1918年3月31日[4月13日],科尔尼洛夫在指挥白卫志愿军攻打叶卡捷琳诺达尔时被守城部队击毙。4月3[16]日,赤卫队发现了他的坟墓,并将其尸体运至叶卡捷琳诺达尔示众,后烧之,骨灰扬。

军衔[编辑]

  • 中尉,1892年8月4日
  • 上尉,1895年
  • 参谋大尉,1897年
  • 大尉,1898年
  • 中校,1901年
  • 上校,1906年1月
  • 少将,1911年12月26日
  • 中将,1915年2月15日
  • 步兵上将,1917年6月27日

荣誉[编辑]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