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

来自阅兵百科
中将 彼·尼·弗兰格尔

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1](俄语:Пёт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Вра́нгель;德语:Peter von Wrangel,1878年8月15[27]日—1928年4月25日),沙俄男爵、白军头目,波罗的海德意志族,科夫诺省新亚历山德罗夫斯克人,1901年入伍,尼古拉军事学院毕业,中将军衔。

他曾参加过俄日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了骑兵的高级指挥官。在俄国内战时期,他作为南俄白军的高级将领指挥高加索一带的白军,并在邓尼金下台后接任南俄白军总司令,盘踞在克里木半岛以待反攻倒算,并因此称作“黑男爵”,但他最终兵败克里木并流亡国外。

生平[编辑]

1878年8月15[27]日,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生于科夫诺省新亚历山德罗夫斯克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亲是尼古拉·叶戈罗维奇(1847—1923),母亲是玛丽亚·德米特里耶夫娜(1856—1944),而他的家族源自于十三世纪初的一个丹麦贵族。

1896年,从罗斯托夫实科学校毕业后,他进入圣彼得堡矿业学院继续学校。

1901年,从学院毕业后,他作为志愿兵入伍并在尼古拉骑兵学校中受训。次年,他被分配到近卫骑兵团中服役,编入预备役,后来暂时调离军队,被派往伊尔库茨克的总督府任职。

1904年2月6日,在俄日战争爆发后,他重新回到部队,并被编入外贝加尔哥萨克上乌金斯克第2团中服役。同月27日,被调入阿尔贡第2哥萨克团。

1904年12月,他被晋升为骑兵中队长。

1906年1月6日,任芬兰第55龙骑兵团中队长。

1910年,从尼古拉军事学院毕业后,继续在骑兵军官学校进修,之后继续在近卫骑兵团中服役,任骑兵中队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指挥骑兵中队参加了克乌谢尼战役,重创了德军一个炮兵排,缴获了4门火炮。

1915年10月,他被调往西南方面军,尼布楚第1外贝加尔哥萨克团团长,此后还率部参加了布鲁西洛夫攻势,在卢茨克一带突破敌军防线。

1917年1月,任乌苏里骑兵师第2旅旅长,参加了兹布鲁奇河一线的战斗。

1917年7月,任第7骑兵师师长,随后升任为联合骑兵军军长。

1917年底,他在十月革命后被解除职务并软禁起来,随后获释后在克里木逃窜。在德国侵入克里木后,他前往基辅,试图与帕·彼·斯科罗帕茨基当局合作,但他认为乌克兰当局不成气候,因此离开基辅前往投奔在叶卡捷琳诺达尔盘踞的白卫志愿军

1918年8月,任白卫志愿军第1骑兵师师长,随后升任第1骑兵军军长,参加了第二次库班战役

1919年1月,任白卫志愿军司令官。同年5月,转任白卫高加索集团军司令官。其间,他与南俄白军总司令安·伊·邓尼金关系紧张,两人都试图争夺南俄白军的领导权,其中,邓尼金急于北上攻占莫斯科,而弗兰格尔主张优先攻占察里津高尔察克的东线白军会师。

1919年6月30日,弗兰格尔指挥白军攻占了察里津。

1919年11月,重新担任白卫志愿军司令官。次月20日,因为他与邓尼金的矛盾加大,他被解除职务。而在邓尼金遭受重大军事失败后,弗兰格尔公开要求邓尼金下台。

1920年4月4日,在邓尼金辞职后,弗兰格尔接替其出任南俄白军总司令官。在执掌南俄白军后,弗兰格尔试图联手西蒙·彼得留拉乌克兰国民军对抗布尔什维克,甚至承认高加索的分裂政权和马赫诺黑军

1920年5月11日,他就任俄国白军总司令,此后在克里木半岛集结兵力,巩固白军在塔夫利省的军事力量,意图东山再起。

1920年9月至11月,在米·瓦·伏龙芝的指挥下,红军先后发动北塔夫利战役佩列科普—琼加尔战役,导致盘踞在克里木白军全军覆没,弗兰格尔被迫逃亡君士坦丁堡

1922年,他流亡至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试图在巴尔干建立反苏基地。后来,他在国外创立了俄国白军流亡组织,并自任该组织最高领导者。

1927年9月,他搬迁至布鲁塞尔居住,并在一家公司中以工程师谋生。

1928年4月25日,他因肺结核在布鲁塞尔逝世,之后葬于贝尔格莱德

军衔[编辑]

  • 上校,1914年12月6日
  • 少将,1917年1月
  • 中将,1918年11月28日

荣誉[编辑]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