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

来自阅兵百科
上将衔陆军中将 张自忠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临清人,抗日名将、民族英雄,民政部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之一。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民主革命运动,1916年入伍。上将衔陆军中将军衔、陆军二级上将(追授)。生前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兼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在1940年襄阳战役中殉国,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牺牲的最高将领。

生平[编辑]

1891(光绪17)年,张自忠生于山东临清唐元村的一个官宦家庭,6岁入私塾。3年后,父亲张树桂前往江苏赣榆就任巡检,将张自忠一同带往。

1905(光绪31)年,张树桂因政绩不错,升任赣榆知县,正五品。张自忠时年14,张树桂便将长大的张自忠送回临清老家。张自忠回临清后不久,张树桂因病卒于任上,张自忠母亲冯夫人成为一家之主,举家搬迁至临清。

1907(光绪33)年,由冯夫人做主,16岁的张自忠与临清县咨议局议员李化南之女、17岁的李敏慧结婚。

1908(光绪34)年,张自忠考入临清高等小学堂,在学习之余他常常阅读《三国演义》《说唐》《说岳精忠传》等,这些书籍对他影响颇深。

1911(宣统3)年,辛亥革命爆发。是年冬,张自忠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在这里接触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年底,张自忠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民主革命运动。

1916(民国5)年,同乡车震将张自忠推荐给冯玉祥,张自忠被委任为中尉差遣。不久,张自忠升任排长,其连长为石友三

1918(民国7)年,张自忠进入冯玉祥设立在常德的军官教导团深造,主修学习战术、率兵术、地形、兵器、兵史、筑城、简易测绘及典、范、令等。

1924(民国13)年,张自忠被冯玉祥任命为学兵团团长。是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自忠部受命由古北口直趋长辛店,截击吴佩孚的交通兵团,迫其缴械投降。不久,张自忠奉命移驻丰台。张自忠率部到达丰台后,驱逐英军,重获丰台主权。

1930(民国19)年,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张自忠时任第6师师长,编入张维玺的南路军。5月初,南路军首先在平汉线向蒋军开战。5月中旬,张自忠指挥第6师一夜之间从蒋军徐源泉部手中夺回许昌十五里店。6月中旬,张自忠等部由平汉线转用于陇海线,支援东路军。在高贤集打败了蒋军精锐的张治中教导第2师。这年9月,张学良通电拥蒋,旋即挥师入关控制华北。张自忠的部队除一部投蒋外,还有15旅、16旅一部和手枪团,约5000人。

1931(民国20)年1月16日,西北军残部编为东北边防军第3军,军长宋哲元,张自忠为第38师师长。同年6月该军改编为第29军。

1933(民国22)年1月10日,29军主力由山西阳泉开赴通州、三河、蓟县、玉田待命。3月4日承德失守后,29军前往喜峰口接敌。3月7日,张自忠与冯治安在遵化三屯营同日军激战七天。日军无法获胜,转而主攻罗文峪。张、冯将37师219团和38师228团调往罗文峪,由刘汝明师长指挥。日军再败,狼狈而逃。但由于蒋介石此时仍然专注“剿共”,长城防线空虚,29军被迫撤退。

1937(民国26)年4月下旬,张自忠东渡日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考察。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张自忠出面同日方周旋,因而被误解为汉奸。8月6日,张自忠通过媒体宣布辞去所有职务。9月3日,北平沦陷后近一个月后,张自忠逃离北平。

1938(民国27)年,张自忠将军所部第77军179师师长何基沣驻防洋坪时,对蒋介石消极抗战极为不满,导致其手下多名将领被陷害致死。这年3月的临沂战役中,张自忠指挥第59军与日寇鏖战七天七夜,粉碎了日军向台儿庄支援的战略企图,击溃日军有“铁军”之称的板垣师团,保证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1939(民国28)年5月10日,在随枣会战中,张自忠部在田家集西的大家畈消灭了日军辎重部队,迫使日军放弃进攻襄樊(今襄阳)。

1940(民国29)年5月,日军为切断通往陪都重庆的交通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将领、各部队出战。14日,同日军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16日拂晓,张自忠部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寇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一天发动了9次冲锋,张自忠部伤亡惨重,张自忠本人从早至午一直指挥作战,午时手臂中弹依旧死战不退。14时,张自忠只剩下数百兵力,他将自己的卫队调往前方作战,自己身边只留下了高级参谋等8人。16时,张自忠部全军覆没,张自忠将军壮烈牺牲。

5月28日,国民政府追晋张自忠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同日,在重庆林园举行国葬仪式,葬于雨台山(今梅花山)。

周恩来评价张自忠将军“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李先念评价“抗日名将,民族英烈。高风亮节,气壮山河”,胡锦涛评价他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军衔[编辑]

  • 陆军中将
  • 陆军二级上将,1940年5月28日追晋

荣誉[编辑]

国民政府[编辑]

  • 追晋陆军上将,1940年5月28日
  • 入祀全国忠烈祠,1942年12月31日
  • 荣字第一号荣哀状,194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

  • 革命烈士,1982年
  •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09年9月10日
  • 第一批300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之一,2014年9月1日

纪念[编辑]

  • 1940年国葬于重庆雨台山。后冯玉祥在此种植梅花,将此地更名为梅花山,现为张自忠烈士陵园。
  • 1941年5月在张自忠将军殉国处修建有“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山下修建有安葬两千马革裹尸官兵的公墓。
  • 1944年8月,国民政府将宜城县更名为自忠县。
  • 1947年3月13日,北平(今北京)市政府将铁狮子胡同更名为张自忠路,后津、沪、汉等城市皆设张自忠路。
  • 1991年,位于湖北宜城市的张自忠将军纪念馆落成。

家庭[编辑]

  • 长子张廉珍,解放前供职于财政机关,后定居上海。
  • 次子张廉静,1934年殁,年仅17岁。
  • 三女张廉云,1923年8月生,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退休前为北京市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