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亚历山德罗维奇·梅霍诺申

来自阅兵百科
康·亚·梅霍诺申

康斯坦丁·亚历山德罗维奇·梅霍诺申[1]Константи́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ехоношин,1889年10月30日[11月10日]—1938年5月7日),苏联革命家,俄罗斯族,彼尔姆省亚历山德罗夫斯克人,1906年参加革命工作,191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历。

他曾参加过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在俄国内战时期担任过多支方面军集团军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负责军事政治工作,最终在大清洗中遇害。

生平[编辑]

1889年10月30日[11月10日],康斯坦丁·亚历山德罗维奇·梅霍诺辛生于彼尔姆省索利卡姆斯克县亚历山德罗夫斯克的教师家庭,曾就读于彼尔姆男子中学。

1908年,在基辅担任私教老师。次年,就读于圣彼得堡大学,但没能顺利毕业。其间,两次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流放。

1914年,任尼·米·克尼波维奇领导的圣彼得堡科学院里海探险队的随员。

1915年12月,在一战爆发后,被征召进军队,先在巴甫洛夫斯基近卫线列团预备营受训,其间秘密进行兵运工作。

1917年二月革命后,被选为团士兵委员会委员、彼得格勒苏维埃代表、彼得格勒党委委员。4月,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军事组织委员,后又担任全俄军事组织局委员。7月,在七月危机中被临时政府逮捕。10月,获释并被选为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参与和组织了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此后,任彼得格勒军区司令部政委。

1917年11月20日,任苏俄副军事人民委员

1918年1月21日,任红军编制与组织委员会委员,参与了红军第一批部队的组建工作。同年3月,任彼得格勒革命防御委员会委员。

1918年6月,任东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9月,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18年10月,他支持列·达·托洛茨基南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进行重组,确保帕·帕·斯廷对南方面军的指挥权,并由此取代克·叶·伏罗希洛夫担任南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19年2月,任里海-高加索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次月,任第11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率部进行了保卫阿斯特拉罕的战斗。

1920年4月,参与了巴库战役的军事指挥工作,并协助当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1920年6月,任西方面军第3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了苏波战争

1921年,任普遍军事教育总局副局长。

1923年,任普遍军事教育总局局长,并兼任体育运动最高委员会主席,参与了红色体育国际中央陆军体育俱乐部的筹建工作。

1926年,任苏联驻波兰大使馆武官。

1927年,调入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国防航空化工促进协会担任领导工作。

1931年,任苏联通信人民委员部部务委员会委员。

1934年,任全俄渔业与海洋研究所所长。

1937年11月28日,在大清洗中被捕。次年5月7日,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判处死刑,当天在科穆纳尔卡刑场被杀害。

1956年10月,被平反。

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