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方面军
列宁格勒方面军[1](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 фронт)是苏联工农红军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设立的一支方面军部队,于1941年8月23日由北方面军拆分而成。
历史
1941年7月10日,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突破了西北方面军的防线,占领了奥斯特罗夫和普斯科夫,试图在芬兰军队的配合下进攻列宁格勒。8月23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将北方面军拆分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其中列宁格勒方面军下辖第8集团军、第23集团军和第48集团军。很快,北方集团军群发动了攻势,于24日攻占了卢加,25日占领了柳班,28日攻占了托斯诺,30日推进至涅瓦河畔。而在卡累利阿地峡,芬军攻破了第23集团军的防线,与9月1日将战线推进至1939年的国界,从而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合围。
1941年9月8日,德军攻占了什利谢利堡,从而切断了列宁格勒的全部陆上交通线,然而德军未能越过涅瓦河,不能从南面攻入城区。同月中下旬,德军和芬军试图强攻列宁格勒城区,其先头部队还闯入普希金,但由于北方集团军群部分部队被抽调到莫斯科方向以及红军的顽强坚守,德军的攻势未能成功。之后,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和芬兰军队开始在列宁格勒进行了漫长的围城战。
1941年10月至12月,列宁格勒方面军协同沃尔霍夫方面军在季赫温战役中解放了部分失地。
1942年春,列宁格勒方面军与沃尔霍夫方面军发动了试图打破敌人在列宁格勒包围圈的柳班战役,但这次战役以第2突击集团军几乎全军覆没告终。
1943年1月,列宁格勒方面军与沃尔霍夫方面军在伊斯卡拉行动解放了什利谢利堡,打通了一条狭小的陆上交通线,缓解了列宁格勒的被围之势。
1944年1月至2月,该方面军协同沃尔霍夫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发动了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彻底打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包围,解放了列宁格勒州、加里宁州和爱沙尼亚的部分土地。
1944年2月15日,沃尔霍夫方面军被撤销,其所属的第8、54、59集团军被编入列宁格勒方面军。
1944年4月24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左翼部队组建为波罗的海沿岸第三方面军。
1944年6月,该方面军配合卡累利阿方面军发动了维堡战役,将芬军赶出卡累利阿地峡,最终迫使芬兰签订停战协议,退出德国阵营。
1944年9月至11月,列宁格勒方面军参加了波罗的海沿岸战役,解放了包括西爱沙尼亚群岛的爱沙尼亚大部分领土。
1945年4月1日,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被撤销,其所属部队被编入列宁格勒方面军,继续对敌军库尔兰集团军群进行封锁。
1945年7月24日,根据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7月9日的命令,列宁格勒方面军改编为列宁格勒军区。
指挥机关
司令员
- 马基恩·米哈伊洛维奇·波波夫,1941年8月27日—1941年9月5日
-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1941年9月5日—1941年9月14日
-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941年9月14日—1941年10月10日
- 伊万·伊万诺维奇·费久宁斯基,1941年10月10日—1941年10月26日
- 米哈伊尔·谢苗诺维奇·霍津,1941年10月26日—1942年6月9日
- 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1942年6月10日—1945年7月24日
军事委员会委员
-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莱门捷夫,1941年8月27日—1941年9月4日
- 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日丹诺夫,1941年9月5日—1945年7月24日
- 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库兹涅佐夫,1941年9月5日—1942年12月8日,1943年3月13日—1945年7月24日
参谋长
-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戈罗杰茨基,1941年8月27日—1941年9月4日
- 马基恩·米哈伊洛维奇·波波夫,1941年9月5日—1941年9月6日
-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戈罗杰茨基,1941年9月6日—1941年9月12日
- 米哈伊尔·谢苗诺维奇·霍津,1941年9月12日—1941年10月9日
- 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维奇·古谢夫,1941年10月9日—1944年4月28日
- 马基恩·米哈伊洛维奇·波波夫,1944年4月28日—1945年3月22日
- 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格沃兹德科夫,1945年3月22日—1945年3月31日
- 马基恩·米哈伊洛维奇·波波夫,1945年4月1日—1945年7月24日
参考
- ↑ 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 фронт — Википедия
参见
苏联红军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方面军 |
---|
1941年6月—1941年8月 |
北部 西北 西部 中央(41.7组建) 西南 南部 |
1941年8月—1941年12月 |
卡累利阿 列宁格勒 西北 加里宁(41.10组建) 西部 预备队(41.10撤销) 布良斯克 西南 南部 外高加索 |
1941年12月—1942年5月 |
卡累利阿 列宁格勒 沃尔霍夫(42.4撤销) 西北 加里宁 西部 布良斯克 西南 南部 高加索(42.1撤销) 克里木(42.1组建) |
1942年5月—1942年7月 |
卡累利阿 列宁格勒 沃尔霍夫(42.6组建) 西北 加里宁 西部 布良斯克 西南 南部 北高加索 外高加索 |
1942年7月—1942年9月 |
卡累利阿 列宁格勒 沃尔霍夫 西北 加里宁 西部 布良斯克 沃罗涅日 斯大林格勒 东南(42.8组建) 北高加索 |
1942年10月—1943年2月 |
卡累利阿 列宁格勒 沃尔霍夫 西北 加里宁 西部 布良斯克 沃罗涅日 西南 顿河 斯大林格勒(43.1撤销) 北高加索(43.1组建) 外高加索 |
1943年2月—1943年10月 |
卡累利阿 列宁格勒 沃尔霍夫 西北 加里宁 西部 布良斯克 中央 沃罗涅日 草原(43.7组建) 西南 南部(43.1组建) 北高加索 外高加索 |
1943年10月—1944年4月 |
卡累利阿 列宁格勒 沃尔霍夫(44.2撤销) 西北(43.11撤销) 波罗的海沿岸第2 波罗的海沿岸第1 西部 白俄罗斯(44.2撤销) 白俄罗斯第1(44.2组建) 白俄罗斯第2(44.2组建) 乌克兰第1 乌克兰第2 乌克兰第3 乌克兰第4(44.5撤销) 北高加索(43.11撤销) 外高加索 |
1944年4月—1945年5月 |
卡累利阿(44.11撤销) 列宁格勒 波罗的海沿岸第3(44.10撤销) 波罗的海沿岸第2(45.4撤销) 波罗的海沿岸第1(45.2撤销) 白俄罗斯第3 白俄罗斯第2 白俄罗斯第1 乌克兰第1 乌克兰第4(44.8组建) 乌克兰第2 乌克兰第3 外高加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