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

来自阅兵百科
皮亚理儿讨论 | 贡献2023年8月8日 (二) 09:06的版本 →‎生平
俄罗斯联邦劳动英雄
尼·伊·雷日科夫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1]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Рыжко́в),苏联政府首脑、工程师,俄罗斯族,1929年9月28日生,顿涅茨克州阿尔乔莫夫斯克人,1950年参加工作,1956年加入苏联共产党乌拉尔基洛夫理工学院毕业,俄罗斯联邦劳动英雄(2019年),亚美尼亚国家英雄苏联国家奖获得者。

现任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员(别尔哥罗德州代表)。

生平

1929年9月28日,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出生在顿涅茨克州阿尔乔莫夫斯克的一个矿工家庭,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矿工。

1946年,在克拉马托尔斯克工程学院学习。

1950年,毕业后,进入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第31号车间工作,然后升任车间领班。[2]

1953年至1959年,在乌拉尔基洛夫理工学院学习。

1955年,任焊接车间主任、技术组长。

1965年,任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总工程师。[2]

1970年,任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厂长。[3]

1971年,任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总经理。[3]

1975年,任苏联重型与交通机械工业部第一副部长。[3]

1979年1月,任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席。[3]

1982年11月22日,当选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并兼任中央委员会经济部部长,在安德罗波夫的指示下,与米·谢·戈尔巴乔夫弗·伊·多尔吉赫等一起负责国内经济改革的问题。[4]

1985年4月23日,当选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5]

1985年7月2日,当选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法案委员会主席。[6]

1985年9月27日,当选苏联部长会议主席[3]他在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后,对苏联国民经济进行了改革,试图解决经济体制僵化的问题,但经济改革造成了1988年物价猛涨,人均收入反而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反而加剧了苏联的经济问题。经济改革的失败最终诱使米·谢·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改革,为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1991年,他在苏联共产党的推荐下参加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选举,仅获得了16%的选票,最终不敌鲍里斯·叶利钦[7]

1995年12月,他当选第二届国家杜马代表,领导“权力属于人民”在该届国家杜马中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俄罗斯农业党的代表组成了“人民政权”并当选人民政权派主席。

1999年12月,当选第三届国家杜马代表。

2003年9月17日,在别尔哥罗德州州长叶·斯·萨夫钦科的提名下,当选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员。同年9月24日,不再兼任国家杜马代表。

2006年至2011年,任联邦委员会自然垄断委员会主席。

2014年3月17日,他由于在收复克里木的问题上支持采取强制措施而被欧盟制裁。

苏共第二十六届、二十七届、二十八届中央委员,1982年11月增选为二十六届中央书记(1985年10月免去),1985年4月增选为二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二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十届、十一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联人民代表。1985年9月27日,当选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荣誉

苏联

俄罗斯

其他国家

参考

  1. Рыжков, 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
  2. 跳转至: 2.0 2.1 常宝兰. 雷日科夫. 人民日报, 1989年6月9日第3版
  3. 跳转至: 3.0 3.1 3.2 3.3 3.4 苏联任命新的部长会议主席. 人民日报, 1985年9月29日第6版
  4. 苏共中央讨论经济和人事问题 基里连科被解职 阿利耶夫升为政治局委员. 人民日报, 1982年11月24日第6版
  5. 苏共中央举行全体会议. 人民日报, 1985年4月26日第7版
  6. 苏联最高苏维埃人事变动. 人民日报, 1985年7月4日第6版
  7. 周象光. 苏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开始. 人民日报, 1991年6月13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