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БМ-21”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第4行: 第4行:
 
==历史==
 
==历史==
  
1959年2月24日,[[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国防技术委员会]]命令[[图拉]]第147研究所开发新式多管火箭炮。
+
1959年2月24日,[[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国防技术委员会]]下令由[[图拉]]第147科研所承担开发新式火箭弹的科研任务。由于第147科研所曾协助[[第1研究所]]进行了火箭弹研制工作,随着科研任务明确,该所从第1科研所获得了全部资料和必要的科研人员。<ref name = "陈肇祥论文1">陈肇祥, 杨静水. 无敌冰雹 苏联BM—21多管火箭炮(上).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2011, 102(06): 83-98</ref>
  
1960年5月30日,根据[[苏联部长会议]]第578-236号命令,该新式多管火箭炮的研制工作移交给[[第203特别设计局]]。同时根据该命令,该火箭炮的固体推进火箭弹的设计工作则移交给[[第6研究所]],而火箭弹的机械引信由[[巴拉希哈化学技术研究所]]负责。随后,该火箭炮的试验车在索夫林斯基靶场进行了测试,其舰载型号(即С-39)由[[第173中央研究所]]开发。
+
1960年5月30日,[[苏联部长会议]]下发第578-236号决议,提出供陆军野战使用的“冰雹”火箭炮的作战技术指标。同年10月10日,又下达了第0010044号决议,明确了“冰雹”火箭炮的科研分工:第147科研所负责该火箭炮的系统总成及其配套的М-21ОФ火箭弹,[[第203特别设计局]]负责开发火箭炮的发射装置,[[第6研究所]]负责研制固体燃料推进剂,而火箭弹的机械引信由[[巴拉希哈化学技术研究所]]负责。随后,该火箭炮的试验车在索夫林斯基靶场进行了测试,其舰载型号(即С-39)由[[第173中央科研所]]开发。<ref name = "陈肇祥论文1" />
  
 
1963年3月28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第372-130号命令,БМ-21“龙卷风”火箭炮进入[[苏联武装力量]]服役。此后,[[彼尔姆列宁机械制造厂]]开始批量生产БМ-21火箭炮,该火箭炮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88年。在量产期间,彼尔姆特别设计局还在БМ-21的基础上改装了机架,设计了[[9К51М]]“龙卷风-Г”火箭炮。
 
1963年3月28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第372-130号命令,БМ-21“龙卷风”火箭炮进入[[苏联武装力量]]服役。此后,[[彼尔姆列宁机械制造厂]]开始批量生产БМ-21火箭炮,该火箭炮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88年。在量产期间,彼尔姆特别设计局还在БМ-21的基础上改装了机架,设计了[[9К51М]]“龙卷风-Г”火箭炮。

2023年3月17日 (五) 18:55的版本

1985年胜利日阅兵式的БМ-21

БМ-21“冰雹”[1]«Град»),火箭炮兵总局索引9К51,是苏联俄罗斯的一款122毫米多管火箭炮,用于在任何作战条件下摧毁敌方大规模集中的士兵、车辆、火炮与迫击炮、指挥所以及其他目标,该火箭炮的总设计师是亚·尼·加尼切夫。该火箭炮一次性可发射40发火箭弹,最大射程为40公里,最小射程为1.6公里。

历史

1959年2月24日,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国防技术委员会下令由图拉第147科研所承担开发新式火箭弹的科研任务。由于第147科研所曾协助第1研究所进行了火箭弹研制工作,随着科研任务明确,该所从第1科研所获得了全部资料和必要的科研人员。[2]

1960年5月30日,苏联部长会议下发第578-236号决议,提出供陆军野战使用的“冰雹”火箭炮的作战技术指标。同年10月10日,又下达了第0010044号决议,明确了“冰雹”火箭炮的科研分工:第147科研所负责该火箭炮的系统总成及其配套的М-21ОФ火箭弹,第203特别设计局负责开发火箭炮的发射装置,第6研究所负责研制固体燃料推进剂,而火箭弹的机械引信由巴拉希哈化学技术研究所负责。随后,该火箭炮的试验车在索夫林斯基靶场进行了测试,其舰载型号(即С-39)由第173中央科研所开发。[2]

1963年3月28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第372-130号命令,БМ-21“龙卷风”火箭炮进入苏联武装力量服役。此后,彼尔姆列宁机械制造厂开始批量生产БМ-21火箭炮,该火箭炮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88年。在量产期间,彼尔姆特别设计局还在БМ-21的基础上改装了机架,设计了9К51М“龙卷风-Г”火箭炮。

在批量生产期间,共6536台БМ-21火箭炮交付给苏联军队,另有646台用于出口,此外,БМ-21火箭炮生产的火箭弹总数超过300万枚。

性能与构造

БМ-21结构图

БМ-21火箭炮的底盘基于Урал-375Д卡车设计,而后续生产的БМ-21-1则基于Урал-4320卡车设计而成,其非制导火箭的口径为122毫米。该火箭炮的火箭弹可用9Ф37箱架进行封装,可通过ЗИЛ-131Урал-375Д等卡车进行运输。

  • 作战质量:13.7 t
  • 车组:5 人(1名车长,1名炮手,2名副炮手,1名驾驶员)
  • 尺寸
    • 车长:7350 mm
    • 车宽:2400 mm
    • 车高:3090 mm
    • 底盘高:400 mm
  • 口径:122 mm
  • 炮管数:40
  • 射程
    • 高爆破片火箭弹:4000-40000 m
    • 集束火箭弹:2500-3300 m
    • 精确制导火箭弹:1600-42000 m
  • 轰炸面积:145000 m²
  • 最大仰角:55°
  • 瞄准器:ПГ-1М
  • 模式切换时间
    • 从行进模式切换至战斗模式:<3.5 min
    • 过渡时间:20 s
    • 从战斗模式切换至行进模式:<1 min
  • 底盘:Урал-375

参考

  1. Град (РСЗО) — Википедия
  2. 2.0 2.1 陈肇祥, 杨静水. 无敌冰雹 苏联BM—21多管火箭炮(上).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2011, 102(06): 8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