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河畔罗斯托夫”的版本间的差异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创建页面,内容为“{| style="margin: auto;" | x155px|无框|居中|顿河畔罗斯托夫市旗 | 文件:Coat of Arms of Rostov-on-Don.png|x155px|…”) |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勋章(行政区划)”为“勋章相关行政区划”)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 |||
第4行: | 第4行: | ||
|} | |} | ||
{{勋章墙|{{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 | {{勋章墙|{{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 | ||
− | + | '''顿河畔罗斯托夫'''<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A0%D0%BE%D1%81%D1%82%D0%BE%D0%B2-%D0%BD%D0%B0-%D0%94%D0%BE%D0%BD%D1%83 Ростов-на-Дону] — Википедия</ref>('''Ростов-на-Дону''')是[[俄罗斯]]西南部最大的[[俄罗斯联邦城市|城市]],是[[南部联邦管区]]和[[罗斯托夫州]]的首府,建城于1749年,距离[[顿河]]出海口约45公里,总人口为1134694人,是俄罗斯人口第十多的城市。 | |
− | '''顿河畔罗斯托夫'''<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A0%D0%BE%D1%81%D1%82%D0%BE%D0%B2-%D0%BD%D0%B0-%D0%94%D0%BE%D0%BD%D1%83 Ростов-на-Дону] — Википедия</ref>('''Ростов-на-Дону''')是[[俄罗斯]] | ||
==历史== | ==历史== | ||
− | + | [[文件:Rostov-on-Don 1.jpg|450px|无框|右|顿河畔罗斯托夫]] | |
1749年12月15[26]日,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签署法令,在顿河的出海口附近建立铁梅尔尼茨基海关。次年,海关的码头、仓库、检疫所和驻军营地修建完成,成为俄罗斯南部的第一个海关,俄罗斯通过该海关与[[黑海]]、[[爱琴海]]、[[地中海]]的国家进行贸易。 | 1749年12月15[26]日,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签署法令,在顿河的出海口附近建立铁梅尔尼茨基海关。次年,海关的码头、仓库、检疫所和驻军营地修建完成,成为俄罗斯南部的第一个海关,俄罗斯通过该海关与[[黑海]]、[[爱琴海]]、[[地中海]]的国家进行贸易。 | ||
− | + | 1760年至1761年,为了预防随时可能入侵的土耳其人和克里木鞑靼人,该海关修建了堡垒,堡垒可以容纳四千人人规模的驻军。随着海关和要塞的修建,许多居民开始搬迁到这里,出现了商店、教堂、市场、酒馆等建筑设施。 | |
1797年8月9[20]日,该要塞被划入[[新俄罗斯省]]罗斯托夫县。 | 1797年8月9[20]日,该要塞被划入[[新俄罗斯省]]罗斯托夫县。 | ||
第69行: | 第68行: | ||
[[分类:苏联城市]] | [[分类:苏联城市]] | ||
[[分类:俄罗斯联邦城市]] | [[分类:俄罗斯联邦城市]] | ||
− | [[分类: | + | [[分类:列宁勋章相关行政区划]] |
− | [[分类: | + | [[分类:一级卫国战争勋章相关行政区划]] |
− | |||
− |
2025年1月4日 (六) 19:23的最新版本
顿河畔罗斯托夫[1](Ростов-на-Дону)是俄罗斯西南部最大的城市,是南部联邦管区和罗斯托夫州的首府,建城于1749年,距离顿河出海口约45公里,总人口为1134694人,是俄罗斯人口第十多的城市。
历史[编辑]
1749年12月15[26]日,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签署法令,在顿河的出海口附近建立铁梅尔尼茨基海关。次年,海关的码头、仓库、检疫所和驻军营地修建完成,成为俄罗斯南部的第一个海关,俄罗斯通过该海关与黑海、爱琴海、地中海的国家进行贸易。
1760年至1761年,为了预防随时可能入侵的土耳其人和克里木鞑靼人,该海关修建了堡垒,堡垒可以容纳四千人人规模的驻军。随着海关和要塞的修建,许多居民开始搬迁到这里,出现了商店、教堂、市场、酒馆等建筑设施。
1797年8月9[20]日,该要塞被划入新俄罗斯省罗斯托夫县。
1802年,这座要塞被划入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
1807年8月17日,根据亚历山大一世皇帝的法令,这座要塞升格为城市,并最终获得了顿河畔罗斯托夫的命名。陆路与水路交汇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促进了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来自俄罗斯、希腊、意大利、土耳其、亚美尼亚、波斯的商人在这里进行贸易。
在十九世纪中叶,顿河畔罗斯托夫作为重要的贸易口岸,每年就要吞吐100万普特的盐、1.5万磅的糖。
1868年,顿河畔罗斯托夫的第一条铁路线,即通往顿河畔纳希切万的铁路修通。次年,这座城市通往哈尔科夫与塔甘罗格的铁路修通。
1875年,这座城市通往弗拉季高加索的铁路修通,这使得顿河畔罗斯托夫成为了重要的铁路枢纽。
1887年,顿河畔罗斯托夫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划入到顿河州。
1897年,根据俄罗斯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该市总共有119476名居民,其中俄罗斯族94673人,犹太族11183人,小俄罗斯族5612人,亚美尼亚族1182人,波兰族1444人,德意志族1182人,鞑靼族1172人。
1902年,有轨电车开始在这座城市运营。同一年11月,这座城市的符拉季高加索铁路的工人发动了第一次政治罢工。
1905年10月,顿河畔罗斯托夫发生了大规模罢工,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下有约1万人参加了示威游行,最终群众集会被警察和哥萨克破坏并发生了流血冲突。在12月莫斯科发生武装起义后,顿河畔罗斯托夫也发动了政治罢工进行响应,并最终演变为武装起义。
1920年2月11日,由谢·米·布琼尼指挥的第1骑兵集团军解放了这座城市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926年,罗斯托夫农业机械制造厂在这座城市建成投产。
1928年12月28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法令,将顿河畔纳希切万并入顿河畔罗斯托夫,顿河畔纳希切万将成为后者的无产阶级区。
1937年9月13日,顿河畔罗斯托夫成为新设立的罗斯托夫州的首府。
1939年,顿河畔罗斯托夫的居民人数达到了51万,位居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第四位。
1941年11月20日,这座城市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第一次被德国侵略者攻陷。但在一周后,即11月28日,苏联红军就发动攻势夺回了这座城市。
1942年7月24日,德军发动蓝色方案的攻势中第二次攻占了这座城市。德国侵略者在占领这座城市后大肆屠杀平民,其中主要是犹太人,共有约2.7万人遭纳粹法西斯屠戮。
1943年2月14日,随着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后,顿河畔罗斯托夫最终从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
1945年11月,顿河畔罗斯托夫被苏联人民委员会列入优先恢复的十五座城市之一。
1987年,这座城市的总人口超过了100万人。
2000年,顿河畔罗斯托夫成为南部联邦管区的首府。
2010年7月6日,南部军区的司令部设在了这座城市。
荣誉[编辑]
- 列宁勋章,1970年12月4日,以表彰该市劳动人民在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圆满完成了五年计划中的任务
- 一级卫国战争勋章,1982年2月25日,以表彰该市居民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英勇抵抗德国侵略者
参考[编辑]
- ↑ Ростов-на-Дону — Википед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