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版本间的差异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勋章(行政区划)”为“勋章相关行政区划”)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 |||
第4行: | 第4行: | ||
|} | |} | ||
{{勋章墙 | {{列宁勋章}} }} | {{勋章墙 | {{列宁勋章}} }} | ||
− |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4%D0%BD%D0%B5%D0%BF%D1%80_(%D0%B3%D0%BE%D1%80%D0%BE%D0%B4) Днепропетро́вск] | + |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4%D0%BD%D0%B5%D0%BF%D1%80_(%D0%B3%D0%BE%D1%80%D0%BE%D0%B4) Днепропетро́вск]. Википедия</ref>(乌克兰语:'''Дніпропетровськ''',俄语:'''Днепропетро́вск''')是[[乌克兰]]中南部的一座[[乌克兰城市|大城市]],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首府,位于[[第聂伯河]]及其萨马拉支流的交汇处,是仅次于[[基辅]]、[[哈尔科夫]]和[[敖德萨]]的第四大城市,重要的工业、文化、科技创新中心。历史上,这座城市也曾被称作'''叶卡捷琳诺斯拉夫'''('''Екатериносла́в''')、'''新罗西斯克'''('''Новоросси́йск''')。这座城市是乌克兰的大型工业城市之一,因黑色冶金、机械制造、国防航天等工业而闻名,该市拥有居民990724人(2022年)。 |
==历史== | ==历史== | ||
− | [[文件:Dnepropetrovsk, 1.jpg| | + | [[文件:Dnepropetrovsk, 1.jpg|480px|无框|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 |
自旧石器时代以来,第聂伯河沿岸就有人类活动,而斯拉夫人于公元六至八世纪开始在这条河流周围定居。在[[基辅罗斯]]时代,今天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周围主要被佩切涅格人、库曼人等游牧民族所控制,基辅罗斯的王公们为了争夺这一土地曾多次与游牧民族交战。 | 自旧石器时代以来,第聂伯河沿岸就有人类活动,而斯拉夫人于公元六至八世纪开始在这条河流周围定居。在[[基辅罗斯]]时代,今天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周围主要被佩切涅格人、库曼人等游牧民族所控制,基辅罗斯的王公们为了争夺这一土地曾多次与游牧民族交战。 | ||
− | + | 公元十三世纪,在蒙古大军西征途中,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周围被蒙古军队占领。在蒙古帝国解体后,[[扎波罗热哥萨克]]在摆脱波兰立陶宛人的影响后控制了这片土地,随后,在大量俄罗斯移民的涌入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周围出现了许多村落和城镇。 | |
1776年,在萨马拉河与其基利琴支流的交汇处,一座新的城市被设立,并被命名为'''叶卡捷琳诺斯拉夫''',这也被视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建城的时间。然而,由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市中心位于低洼地带,容易遭受洪水袭击,因此这座城市在1783年迁至地势相对更高的[[第聂伯河]]与萨马拉河的交汇处,旧城更名为新莫斯科斯克。 | 1776年,在萨马拉河与其基利琴支流的交汇处,一座新的城市被设立,并被命名为'''叶卡捷琳诺斯拉夫''',这也被视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建城的时间。然而,由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市中心位于低洼地带,容易遭受洪水袭击,因此这座城市在1783年迁至地势相对更高的[[第聂伯河]]与萨马拉河的交汇处,旧城更名为新莫斯科斯克。 | ||
第24行: | 第24行: | ||
1862年,该城拥有315间石制建筑,3060间木制建筑,建有布料厂、铸铁厂、砖厂、蜡烛厂、肥皂厂、猪油厂和皮革厂等。 | 1862年,该城拥有315间石制建筑,3060间木制建筑,建有布料厂、铸铁厂、砖厂、蜡烛厂、肥皂厂、猪油厂和皮革厂等。 | ||
− | 1873年,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经[[ | + | 1873年,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经[[锡涅利尼科沃]]连接至[[哈尔科夫]]的铁路建成。 |
− | 1884年5月18[30]日,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建成了第一座横跨[[第聂伯河]]的大桥,该桥是当时欧洲最大的桥梁。这座大桥使这座城市成为第聂伯河上重要的交通枢纽,还将[[顿巴斯]]的煤矿和[[克里沃罗格]]的[[克里沃罗格铁矿盆地| | + | 1884年5月18[30]日,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建成了第一座横跨[[第聂伯河]]的大桥,该桥是当时欧洲最大的桥梁。这座大桥使这座城市成为第聂伯河上重要的交通枢纽,还将[[顿巴斯]]的煤矿和[[克里沃罗格]]的[[克里沃罗格铁矿盆地|铁矿]]相连。 |
1887年,这座城市出现了第一家冶金厂,即现在的[[第聂伯河冶金厂]]。之后,管材厂、汽车修理厂、铁路道岔厂等新型工矿企业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出现。 | 1887年,这座城市出现了第一家冶金厂,即现在的[[第聂伯河冶金厂]]。之后,管材厂、汽车修理厂、铁路道岔厂等新型工矿企业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出现。 | ||
第36行: | 第36行: | ||
1910年,这座城市的人口数达到了25.25万,仅用13年时间就将人口翻了一番。 | 1910年,这座城市的人口数达到了25.25万,仅用13年时间就将人口翻了一番。 | ||
− | 1917年11月,在[[俄国临时政府]]倒台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被[[ | + | 1917年11月,在[[俄国临时政府]]倒台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被[[乌克兰中央拉达]]政权控制。次年1月,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赤卫队推翻了乌克兰中央拉达当局,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同年4月4日,在[[苏维埃俄国]]与德奥两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和平条约]]后,德奥联军占领了叶卡捷琳诺斯拉夫。 |
1918年12月30日,在德奥军队从这座城市撤离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在[[俄国内战]]时期被[[马赫诺]]领导的武装、[[南俄白军]]和[[乌克兰红军]](后为[[苏俄红军]])等多方势力争夺。 | 1918年12月30日,在德奥军队从这座城市撤离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在[[俄国内战]]时期被[[马赫诺]]领导的武装、[[南俄白军]]和[[乌克兰红军]](后为[[苏俄红军]])等多方势力争夺。 | ||
第65行: | 第65行: | ||
[[分类:苏联城市]] | [[分类:苏联城市]] | ||
[[分类:乌克兰城市]] | [[分类:乌克兰城市]] | ||
− | [[分类: | + | [[分类:列宁勋章相关行政区划]] |
2025年1月5日 (日) 01:20的最新版本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1](乌克兰语:Дніпропетровськ,俄语:Днепропетро́вск)是乌克兰中南部的一座大城市,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首府,位于第聂伯河及其萨马拉支流的交汇处,是仅次于基辅、哈尔科夫和敖德萨的第四大城市,重要的工业、文化、科技创新中心。历史上,这座城市也曾被称作叶卡捷琳诺斯拉夫(Екатериносла́в)、新罗西斯克(Новоросси́йск)。这座城市是乌克兰的大型工业城市之一,因黑色冶金、机械制造、国防航天等工业而闻名,该市拥有居民990724人(2022年)。
历史[编辑]
自旧石器时代以来,第聂伯河沿岸就有人类活动,而斯拉夫人于公元六至八世纪开始在这条河流周围定居。在基辅罗斯时代,今天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周围主要被佩切涅格人、库曼人等游牧民族所控制,基辅罗斯的王公们为了争夺这一土地曾多次与游牧民族交战。
公元十三世纪,在蒙古大军西征途中,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周围被蒙古军队占领。在蒙古帝国解体后,扎波罗热哥萨克在摆脱波兰立陶宛人的影响后控制了这片土地,随后,在大量俄罗斯移民的涌入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周围出现了许多村落和城镇。
1776年,在萨马拉河与其基利琴支流的交汇处,一座新的城市被设立,并被命名为叶卡捷琳诺斯拉夫,这也被视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建城的时间。然而,由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市中心位于低洼地带,容易遭受洪水袭击,因此这座城市在1783年迁至地势相对更高的第聂伯河与萨马拉河的交汇处,旧城更名为新莫斯科斯克。
1787年5月9[20]日,叶卡捷琳娜二世皇帝出席了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新城主显圣容主教座堂的奠基仪式。
1796年,根据保罗一世皇帝的法令,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更名为新罗西斯克。在十八世纪末,这座城市拥有约6000人口,建有将近200栋建筑。
1802年,新罗西斯克又重新改名为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此后,这座城市出现了大量工厂。
1853年,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城市人口数达到了1.3万人。
1862年,该城拥有315间石制建筑,3060间木制建筑,建有布料厂、铸铁厂、砖厂、蜡烛厂、肥皂厂、猪油厂和皮革厂等。
1873年,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经锡涅利尼科沃连接至哈尔科夫的铁路建成。
1884年5月18[30]日,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建成了第一座横跨第聂伯河的大桥,该桥是当时欧洲最大的桥梁。这座大桥使这座城市成为第聂伯河上重要的交通枢纽,还将顿巴斯的煤矿和克里沃罗格的铁矿相连。
1887年,这座城市出现了第一家冶金厂,即现在的第聂伯河冶金厂。之后,管材厂、汽车修理厂、铁路道岔厂等新型工矿企业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出现。
1897年,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城市居民数达到了12.1万人,主要由俄罗斯族(42%)、犹太族(34%)和乌克兰族(19%)构成。同一年,这座城市还开通了有轨电车。
1905年1月17日,为了抗议沙俄当局制造的圣彼得堡血腥星期日事件,该市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罢工。在第一次俄国革命期间,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工人、学生发起了多起罢工,另外还出现了俄国最早的一批工人代表苏维埃。
1910年,这座城市的人口数达到了25.25万,仅用13年时间就将人口翻了一番。
1917年11月,在俄国临时政府倒台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被乌克兰中央拉达政权控制。次年1月,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赤卫队推翻了乌克兰中央拉达当局,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同年4月4日,在苏维埃俄国与德奥两国签订和平条约后,德奥联军占领了叶卡捷琳诺斯拉夫。
1918年12月30日,在德奥军队从这座城市撤离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在俄国内战时期被马赫诺领导的武装、南俄白军和乌克兰红军(后为苏俄红军)等多方势力争夺。
1919年12月30日,工农红军击败了南俄白军,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建立了长久的苏维埃政权。
1926年7月20日,这座城市更名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纪念乌克兰革命家、全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格·伊·彼得罗夫斯基。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工业产值得到快速增长。
1932年,这座城市的第二座铁路桥建成通车。
1941年8月3日,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驻军和市民为保卫这座城市与纳粹德国侵略者交战,但城市最终还是在25日陷落。
1943年10月25日,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第46集团军协同近卫第8集团军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战役中解放了这座城市。
战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成为苏联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以南方机械制造厂和南方设计局为代表的航天航空工业部门在这座城市出现。
1976年5月2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授予了列宁勋章。
1970年代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居民总数超过了100万,与此同时,城市的地铁项目开始动工。
在苏联解体后,由于经济衰退,城市发展放缓并开始倒退,许多市政项目被中断,道路、住房和公共设施退化,犯罪率上升。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这座城市多次遭到俄军的导弹袭击。
参考[编辑]
- ↑ Днепропетро́вск. Википед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