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的版本间的差异
阿道夫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科罗琴科”为“科罗特钦科”) 标签:移动网页编辑 移动版编辑 |
阿道夫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4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文件:КПСС.png|223px|无框|居中|苏联共产党]] | [[文件:КПСС.png|223px|无框|居中|苏联共产党]] | ||
−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F%D0%BE%D0%BB%D0%B8%D1%82%D0%B1%D1%8E%D1%80%D0%BE_%D0%A6%D0%9A_%D0%9A%D0%9F%D0%A1%D0%A1 Политбюро ЦК КПСС] — Википедия</ref>('''Полити́ческое бюро́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комите́та''',缩写 '''Политбюро ЦК''' | +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F%D0%BE%D0%BB%D0%B8%D1%82%D0%B1%D1%8E%D1%80%D0%BE_%D0%A6%D0%9A_%D0%9A%D0%9F%D0%A1%D0%A1 Политбюро ЦК КПСС] — Википедия</ref>('''Полити́ческое бюро́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комите́та''',缩写 '''Политбюро ЦК'''),在1952年至1966年期间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Президиум ЦК КПСС'''),是由[[苏联共产党]][[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在苏共中央全会闭会期间领导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是[[苏联]]党和国家实际的最高领导机关。 |
==历史== | ==历史== | ||
第18行: | 第18行: | ||
在斯大林时期,由于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越发不能及时召开,党的监察机关越来越遭到削弱,致使政治局更加膨胀。<ref name="苏共中央政治局" /> | 在斯大林时期,由于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越发不能及时召开,党的监察机关越来越遭到削弱,致使政治局更加膨胀。<ref name="苏共中央政治局" /> | ||
− | [[文件:Политбюро ЦК ВКП(б) | + | [[文件:Политбюро ЦК ВКП(б) 1939.jpg|380px|右|thumb|联共(布)十八大产生的中央政治局(被剪掉者是贝利亚)]] |
1952年10月,[[苏共十九大]]将党名改为苏联共产党,原来的中央政治局改组为'''苏联共产党中央主席团'''(Президиум ЦК КПСС)。此外,十九届一中全会还根据斯大林的提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主席团执行局'''(Бюро Президиума ЦК),该局“与主席团相比,要更经常碰头开会决定所有提出的问题”,但该执行局并没有在党章上确立。<ref>尼·谢·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回忆录. 赵绍棣等译.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88:264</ref>在斯大林弥留之际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上,主席团执行局被废除。<ref>沈志华.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6卷.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369-377</ref> | 1952年10月,[[苏共十九大]]将党名改为苏联共产党,原来的中央政治局改组为'''苏联共产党中央主席团'''(Президиум ЦК КПСС)。此外,十九届一中全会还根据斯大林的提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主席团执行局'''(Бюро Президиума ЦК),该局“与主席团相比,要更经常碰头开会决定所有提出的问题”,但该执行局并没有在党章上确立。<ref>尼·谢·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回忆录. 赵绍棣等译.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88:264</ref>在斯大林弥留之际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上,主席团执行局被废除。<ref>沈志华.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6卷.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369-377</ref> | ||
1966年4月,[[苏共二十三大]]将中央主席团再度改名回'''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Политбюро ЦК КПСС)。<ref name="苏共中央领导机关(政治局、组织局、书记处)成员录" /><ref>周健. 勃列日涅夫时期历次苏共中央全会纪事. 今日苏联东欧, 1983(01): 54-59</ref> | 1966年4月,[[苏共二十三大]]将中央主席团再度改名回'''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Политбюро ЦК КПСС)。<ref name="苏共中央领导机关(政治局、组织局、书记处)成员录" /><ref>周健. 勃列日涅夫时期历次苏共中央全会纪事. 今日苏联东欧, 1983(01): 54-59</ref> | ||
− | + | 1990年7月,在[[苏共二十八大]]后,苏共中央政治局由党和国家政策的决策机关变为党内的一般咨询机构,其影响力被严重削弱。 | |
− |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随着[[米·谢·戈尔巴乔夫]] | + |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随着[[米·谢·戈尔巴乔夫]]自行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苏共中央政治局随着苏共消亡而停止运作。 |
自俄共(布)八大正式设立中央政治局以来,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最长的是[[伏罗希洛夫]](34年),最短的是[[朱可夫]](120天)。 | 自俄共(布)八大正式设立中央政治局以来,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最长的是[[伏罗希洛夫]](34年),最短的是[[朱可夫]](120天)。 | ||
第35行: | 第35行: | ||
===六届=== | ===六届=== | ||
−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 |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1917年10月10日—1917年11月29日)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执行局''' | ||
+ | |- | ||
+ | |(1917年10月10日—1917年11月29日) | ||
+ | |(1917年11月29日—1918年3月8日) | ||
+ | |- | ||
+ | |- | ||
+ | | | ||
*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 *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 ||
* [[安德烈·谢尔盖耶维奇·布勃诺夫]] | * [[安德烈·谢尔盖耶维奇·布勃诺夫]] | ||
第44行: | 第52行: | ||
*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 *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 ||
*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 *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 ||
− | + | | | |
− | |||
− | |||
*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 *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 ||
* [[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斯维尔德洛夫]] | * [[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斯维尔德洛夫]] | ||
*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 *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 ||
*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 *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 ||
+ | |} | ||
===七届=== | ===七届=== | ||
第68行: | 第75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89行: | 第96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109行: | 第116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129行: | 第136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151行: | 第158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174行: | 第181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199行: | 第206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218行: | 第225行: | ||
* [[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彼得罗夫斯基]] | * [[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彼得罗夫斯基]] | ||
* [[扬·埃内斯托维奇·鲁祖塔克]](1926年7月23日补选政治局委员) | * [[扬·埃内斯托维奇·鲁祖塔克]](1926年7月23日补选政治局委员) | ||
− | * [[ | + | *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乌格拉诺夫]] |
*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安德烈耶夫]](1926年7月23日补选) | *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安德烈耶夫]](1926年7月23日补选) | ||
* [[拉扎尔·莫伊谢耶维奇·卡冈诺维奇]](1926年7月23日补选) | * [[拉扎尔·莫伊谢耶维奇·卡冈诺维奇]](1926年7月23日补选) | ||
第232行: | 第239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252行: | 第259行: | ||
* [[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 | * [[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 | ||
* [[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彼得罗夫斯基]] | * [[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彼得罗夫斯基]] | ||
− | * [[ | + | *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乌格拉诺夫]](1929年4月29日免去) |
* [[弗拉斯·雅科夫列维奇·丘巴尔]] | * [[弗拉斯·雅科夫列维奇·丘巴尔]] | ||
* [[卡尔·亚诺维奇·鲍曼]](1929年4月29日补选) | * [[卡尔·亚诺维奇·鲍曼]](1929年4月29日补选) | ||
第263行: | 第270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292行: | 第299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315行: | 第322行: | ||
* [[弗拉斯·雅科夫列维奇·丘巴尔]](1935年2月1日补选政治局委员) | * [[弗拉斯·雅科夫列维奇·丘巴尔]](1935年2月1日补选政治局委员) | ||
* [[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日丹诺夫]](1935年2月1日补选) | * [[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日丹诺夫]](1935年2月1日补选) | ||
− | * [[ | + | * [[罗伯特·因德里科维奇·艾赫]](1935年2月1日补选,1938年4月29日被逮) |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1937年10月12日补选,1939年3月3日免去) |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1937年10月12日补选,1939年3月3日免去) | ||
*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938年1月14日补选) | *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938年1月14日补选) | ||
第325行: | 第332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358行: | 第365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33.33%"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执行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33.33%"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33.33%"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377行: | 第384行: | ||
* [[阿维尔基·鲍里索维奇·阿里斯托夫]] | * [[阿维尔基·鲍里索维奇·阿里斯托夫]] | ||
* [[谢苗·杰尼索维奇·伊格纳季耶夫]] | * [[谢苗·杰尼索维奇·伊格纳季耶夫]] | ||
− | * [[ | + | * [[杰米扬·谢尔盖耶维奇·科罗特钦科]] |
*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 *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 ||
* [[奥托·威廉莫维奇·库西宁]] | * [[奥托·威廉莫维奇·库西宁]] | ||
第387行: | 第394行: | ||
* [[潘捷列伊蒙·康德拉季耶维奇·波诺马连科]] | * [[潘捷列伊蒙·康德拉季耶维奇·波诺马连科]] | ||
* [[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苏斯洛夫]] | * [[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苏斯洛夫]] | ||
− | * [[ | + | *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切斯诺科夫]] |
*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 | *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 | ||
* [[马特维·费奥多罗维奇·什基里亚托夫]] | * [[马特维·费奥多罗维奇·什基里亚托夫]] | ||
第395行: | 第402行: | ||
* [[阿尔谢尼·格里戈里耶维奇·兹维列夫]] | * [[阿尔谢尼·格里戈里耶维奇·兹维列夫]] | ||
* [[尼古拉·格里戈里耶维奇·伊格纳托夫]] | * [[尼古拉·格里戈里耶维奇·伊格纳托夫]] | ||
− | * [[ | + | * [[伊万·格里戈里耶维奇·卡巴诺夫]] |
*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 | *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 | ||
* [[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帕托利切夫]] | * [[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帕托利切夫]] | ||
第409行: | 第416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438行: | 第445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470行: | 第477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511行: | 第518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552行: | 第559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588行: | 第595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620行: | 第627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659行: | 第666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702行: | 第709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749行: | 第756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 |- | ||
| | | | ||
第779行: | 第786行: | ||
* [[谢尔盖·列昂尼多维奇·索科洛夫]](1987年6月26日免去) | * [[谢尔盖·列昂尼多维奇·索科洛夫]](1987年6月26日免去) | ||
* [[尼古拉·弗拉基米罗维奇·塔雷津]](1989年9月20日免去) | * [[尼古拉·弗拉基米罗维奇·塔雷津]](1989年9月20日免去) | ||
− | * [[ | + | * [[尤里·菲利波维奇·索洛维约夫]](1989年9月20日免去) |
*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雅科夫列夫]](1987年1月28日补选,1987年6月26日补选政治局委员) | *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雅科夫列夫]](1987年1月28日补选,1987年6月26日补选政治局委员) | ||
* [[德米特里·季莫费耶维奇·亚佐夫]](1987年6月26日补选) | * [[德米特里·季莫费耶维奇·亚佐夫]](1987年6月26日补选) | ||
* [[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马斯柳科夫]](1988年2月18日补选,1989年9月20日补选政治局委员) | * [[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马斯柳科夫]](1988年2月18日补选,1989年9月20日补选政治局委员) | ||
* [[格奥尔基·彼得罗维奇·拉祖莫夫斯基]](1988年2月18日补选) | * [[格奥尔基·彼得罗维奇·拉祖莫夫斯基]](1988年2月18日补选) | ||
− | * [[ | + | * [[亚历山德拉·帕夫洛夫娜·比留科娃]](1988年9月30日补选) |
* [[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弗拉索夫]](1988年9月30日补选) | * [[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弗拉索夫]](1988年9月30日补选) | ||
* [[阿纳托利·伊万诺维奇·卢基扬诺夫]](1988年9月30日补选) | * [[阿纳托利·伊万诺维奇·卢基扬诺夫]](1988年9月30日补选) | ||
第796行: | 第803行: |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style="margin: auto; width: 100%" | ||
|- | |- | ||
− | ! colspan="3"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colspan="3"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 ||
| style="width: 50%" | | | style="width: 50%" | | ||
第835行: | 第842行: | ||
<references /> | <references /> | ||
− | [[分类:苏联共产党]] | + | ==相关内容== |
− | [[分类: | + | {{苏联共产党}} |
+ | |||
+ | [[分类:苏联共产党]][[分类:政治局]] | ||
[[分类:最高领导机关]] | [[分类:最高领导机关]] |
2024年10月29日 (二) 13:40的最新版本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1](Полити́ческое бюро́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комите́та,缩写 Политбюро ЦК),在1952年至1966年期间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Президиум ЦК КПСС),是由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在苏共中央全会闭会期间领导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是苏联党和国家实际的最高领导机关。
目录
历史[编辑]
1917年10月10[23]日,根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的决议,成立了一个负责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中央委员会政治局(Политическое бюро (Политбюро) ЦК РСДРП(б)),该政治局由弗·伊·列宁、安·谢·布勃诺夫、格·叶·季诺维也夫、列·鲍·加米涅夫、格·雅·索科利尼科夫、约·维·斯大林、列·达·托洛茨基等7人组成,随着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该领导机关便完成了自己的任务。[2]
1917年11月29日[12月12日],党中央为了处理紧急事务,设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执行局(Бюро ЦК РСДРП(б)),但仍不是一个常设机关,该主席团由弗·伊·列宁、雅·米·斯维尔德洛夫、约·维·斯大林、列·达·托洛茨基组成。[3]
1918年3月8日,俄共(布)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会选举由弗·伊·列宁、雅·米·斯维尔德洛夫、格·雅·索科利尼科夫、约·维·斯大林、列·达·托洛茨基的中央委员会政治局,负责在中央全会召开前决策紧急事务。
1919年3月,俄共(布)八大通过了《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并对党章进行了修改,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Политбюро ЦК РКП(б))作为一个中央常设机关在法律上得到了确立。政治局由5名中央委员组成,其他所有中央委员均可以参加政治局的会议并在政治局会议上拥有发言权,政治局有权对紧急问题做出决定,并且就自己两周内的全部工作情况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2]
1919年12月,俄共(布)第八次代表会议通过的党章赋予了政治局更大的职权,政治局将在中央全会闭会期间负责政治工作。[3]
1922年8月,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会议通过的党章将中央委员会全会的频率由每个月两次改为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由此造成中央政治局的权力进一步扩大,以致使它事实上成为最高领导机关。[3]
在斯大林时期,由于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越发不能及时召开,党的监察机关越来越遭到削弱,致使政治局更加膨胀。[3]
1952年10月,苏共十九大将党名改为苏联共产党,原来的中央政治局改组为苏联共产党中央主席团(Президиум ЦК КПСС)。此外,十九届一中全会还根据斯大林的提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主席团执行局(Бюро Президиума ЦК),该局“与主席团相比,要更经常碰头开会决定所有提出的问题”,但该执行局并没有在党章上确立。[4]在斯大林弥留之际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上,主席团执行局被废除。[5]
1966年4月,苏共二十三大将中央主席团再度改名回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Политбюро ЦК КПСС)。[2][6]
1990年7月,在苏共二十八大后,苏共中央政治局由党和国家政策的决策机关变为党内的一般咨询机构,其影响力被严重削弱。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随着米·谢·戈尔巴乔夫自行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苏共中央政治局随着苏共消亡而停止运作。
自俄共(布)八大正式设立中央政治局以来,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最长的是伏罗希洛夫(34年),最短的是朱可夫(120天)。
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一直是苏联时期的最高权力核心,它一般由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处重要的书记、苏联政府重要的副主席和部长、重要的加盟共和国党委第一书记和地方党委第一书记等组成。但是在大清洗时期,由于斯大林采取暴力措施无情地镇压党内和国内的反对者,一些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被逮捕并被杀害,中央政治局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
历届中央政治局(主席团)组成[编辑]
六届[编辑]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 | 中央委员会执行局 |
(1917年10月10日—1917年11月29日) | (1917年11月29日—1918年3月8日) |
七届[编辑]
(1918年3月8日—1919年3月25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 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斯维尔德洛夫,1919年3月16日病逝
- 格里戈里·雅科夫列维奇·索科利尼科夫,1918年7月29日免去,1919年3月11日补选
-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 叶莲娜·德米特里耶芙娜·斯塔索娃,1919年3月11日补选
八届[编辑]
(1919年3月25日—1920年4月5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九届[编辑]
(1920年4月5日—1921年3月16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十届[编辑]
(1921年3月16日—1922年4月3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十一届[编辑]
(1922年4月3日—1923年4月26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十二届[编辑]
(1923年4月26日——1924年6月2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十三届[编辑]
(1924年6月2日—1926年1月1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十四届[编辑]
(1926年1月1日——1927年12月19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十五届[编辑]
(1927年12月19日—1930年7月13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十六届[编辑]
(1930年7月13日——1934年2月10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十七届[编辑]
(1934年2月10日—1939年3月22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十八届[编辑]
(1939年3月22日—1952年10月16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十九届[编辑]
(1952年10月16日—1953年3月5日)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执行局委员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候补委员 |
十九届二中[编辑]
(1953年3月6日——1956年2月27日)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候补委员 |
|
|
二十届[编辑]
(1956年2月27日——1957年6月29日)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候补委员 |
二十届四中[编辑]
(1957年6月29日——1959年2月5日)
- 赫鲁晓夫在朱可夫的帮助下,在苏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上成功地打倒了自己的反对者,罢免了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萨布罗夫等人中央主席团委员的职务,将别尔乌辛降为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并在之后第十次全体会议上罢免了布尔加宁。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候补委员 |
|
|
二十一届[编辑]
(1959年2月5日—1961年10月31日)
苏共二十一大没有改选苏共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苏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顺延至第二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候补委员 |
|
|
二十二届[编辑]
(1961年10月31日—1966年4月8日)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候补委员 |
|
|
二十三届[编辑]
(1966年4月8日—1971年4月9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二十四届[编辑]
(1971年4月9日—1976年3月5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二十五届[编辑]
(1976年3月5日—1981年3月3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
|
|
二十六届[编辑]
(1981年3月3日—1986年3月6日)
二十七届[编辑]
(1986年3月6日—1990年7月14日)
二十八届[编辑]
(1990年7月14日—1991年11月6日)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 ||
---|---|---|
|
参考[编辑]
- ↑ Политбюро ЦК КПСС — Википедия
- ↑ 跳转至: 2.0 2.1 2.2 郑桥. 苏共中央领导机关(政治局、组织局、书记处)成员录(1919—1990年). 国际共运史研究, 1991(01):76-82
- ↑ 跳转至: 3.0 3.1 3.2 3.3 徐隆彬. 苏共中央政治局. 苏联东欧问题, 1989(06):90-91
- ↑ 尼·谢·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回忆录. 赵绍棣等译.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88:264
- ↑ 沈志华.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6卷.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369-377
- ↑ 周健. 勃列日涅夫时期历次苏共中央全会纪事. 今日苏联东欧, 1983(01): 54-59
相关内容[编辑]
展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