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扎哈罗维奇·麦赫利斯”的版本间的差异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克里米亚”为“克里木”) 标签:移动网页编辑 移动版编辑 |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
||
第1行: | 第1行: | ||
{{人物 | {{人物 | ||
− | |照片=Лев Заха́рович Ме́хлис.jpg | + | |照片 = Лев Заха́рович Ме́хлис.jpg |
− | |照片说明=上将 列·扎·麦赫利斯 | + | |照片说明 = [[上将(苏联)|上将]] 列·扎·麦赫利斯 |
}} | }} | ||
− | '''列夫·扎哈洛维奇·麦赫利斯'''<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C%D0%B5%D1%85%D0%BB%D0%B8%D1%81,_%D0%9B%D0%B5%D0%B2_%D0%97%D0%B0%D1%85%D0%B0%D1%80%D0%BE%D0%B2%D0%B8%D1%87 Мехлис, Лев Захар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ref>('''Лев Заха́рович Ме́хлис''',1889年1月1日[13]日-1953年2月13日),苏联政治和国家领导人,犹太族,[[敖德萨]]人,1911年入伍,1918年加入[[苏联工农红军|红军]],191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共产主义学院]]和[[红色教授学院]]毕业,[[全博士]] | + | '''列夫·扎哈洛维奇·麦赫利斯'''<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C%D0%B5%D1%85%D0%BB%D0%B8%D1%81,_%D0%9B%D0%B5%D0%B2_%D0%97%D0%B0%D1%85%D0%B0%D1%80%D0%BE%D0%B2%D0%B8%D1%87 Мехлис, Лев Захар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ref>('''Лев Заха́рович Ме́хлис''',1889年1月1日[13]日-1953年2月13日),苏联政治和国家领导人,犹太族,[[敖德萨]]人,1911年入伍,1918年加入[[苏联工农红军|红军]],191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共产主义学院]]和[[红色教授学院]]毕业,[[全博士]]学位,[[上将(苏联)|上将]]军衔(1938年2月至1942年6月,[[一级集团军政委]])。 |
他曾担任[[联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1938年1月至1939年3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40年9月至1944年5月)、[[苏联国家监察部长]](1940年9月至1941年6月,1946年3月至1950年10月)、[[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苏联红军总政治局|红军总政治局局长]](1937年12月至1940年9月,1941年6月至1942年6月),是[[斯大林]]早期执政时期的私人秘书,[[一战]]和[[俄国内战]]老兵。 | 他曾担任[[联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1938年1月至1939年3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40年9月至1944年5月)、[[苏联国家监察部长]](1940年9月至1941年6月,1946年3月至1950年10月)、[[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苏联红军总政治局|红军总政治局局长]](1937年12月至1940年9月,1941年6月至1942年6月),是[[斯大林]]早期执政时期的私人秘书,[[一战]]和[[俄国内战]]老兵。 | ||
第67行: | 第67行: | ||
1953年2月13日,因[[心脏病]]在[[莫斯科]]病逝,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 | 1953年2月13日,因[[心脏病]]在[[莫斯科]]病逝,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 | ||
− | + | 联共(布)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37年10月增选为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1938年1月增选为十七届中央组织局委员。第七届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一届、二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一届苏俄最高苏维埃代表。 | |
==军衔== | ==军衔== | ||
第74行: | 第74行: | ||
* 军级政委,1942年6月4日 | * 军级政委,1942年6月4日 | ||
* 中将,1942年12月6日 | * 中将,1942年12月6日 | ||
− | * | + | * [[上将(苏联)|上将]],1944年7月29日 |
==荣誉== | ==荣誉== |
2023年6月9日 (五) 16:18的版本
列夫·扎哈洛维奇·麦赫利斯[1](Лев Заха́рович Ме́хлис,1889年1月1日[13]日-1953年2月13日),苏联政治和国家领导人,犹太族,敖德萨人,1911年入伍,1918年加入红军,191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共产主义学院和红色教授学院毕业,全博士学位,上将军衔(1938年2月至1942年6月,一级集团军政委)。
他曾担任联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1938年1月至1939年3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40年9月至1944年5月)、苏联国家监察部长(1940年9月至1941年6月,1946年3月至1950年10月)、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红军总政治局局长(1937年12月至1940年9月,1941年6月至1942年6月),是斯大林早期执政时期的私人秘书,一战和俄国内战老兵。
生平
1889年1月1日[13]日,列夫·扎哈洛维奇·麦赫利斯出生在敖德萨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小时候在敖德萨尼古拉一世商学院学习。
1904年,开始以商店职员、家庭教师等职业谋生。
1907年至1910年,他曾加入过犹太人复国组织。
1911年,应征加入沙俄军队,被编入第2掷弹炮兵旅。
1914年至1917年的一战期间,他一直随部队在罗马尼亚方面军与同盟国交战。
1917年二月革命后,他当选罗马尼亚方面军、黑海舰队与敖德萨军区代表委员会委员并参加了敖德萨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918年,他志愿加入工农红军,在军队中负责政治工作。
1920年,任第46步兵师政委。
1921年,进入约·维·斯大林领导的苏俄工农监察人民委员部工作,担任行政监察员。
1922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处助理秘书,担任斯大林的私人秘书。
1926年,在共产主义学院和红色教授学院学习,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30年,任党中央委员会新闻部长、编委会委员、《真理报》总编辑。
1937年12月30日,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红军总政治局局长,他是在军队组织大规模镇压的关键人物,制造了一大批冤假错案。他还和米·彼·弗里诺夫斯基一起负责远东地区的大规模镇压工作。
1938年1月19日,当选联共(布)中央委员会组织局委员。
1940年9月6日,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国家监察人民委员。
1941年6月21日,再次担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红军总政治局局长。
1941年7月4日至12日,兼西部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
1942年1月,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驻克里木方面军代表。期间,他认为德·季·科兹洛夫不具备指挥一个方面军的实力,曾向最高统帅部提出撤换方面军司令员的建议,但未得到接受。
1942年5月,德军对刻赤半岛发动猛攻,使得克里木方面军损失了大部分兵力并丢掉了刻赤半岛,这次战役失败使他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6月4日,他被解除副国防人民委员、红军总政治局局长的职务,而且军衔连降两级为军级政委。
1942年7月4日,任第6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9月28日,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10月8日,任沃尔霍夫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
1943年4月6日,任预备队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7月9日,任布良斯克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10月10日,任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
1943年12月15日,任西部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
1944年4月24日,任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
1944年5月,被免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
1944年8月6日,任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
在战争期间,由于他与方面军司令员马·米·波波夫、伊·叶·彼得罗夫不和,间接导致这两人被解除方面军司令员职务。
1946年3月19日,任苏联国家监察部长。
1950年10月27日,因为健康原因(中风)而辞去全部职务。
1953年2月13日,因心脏病在莫斯科病逝,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
联共(布)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37年10月增选为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1938年1月增选为十七届中央组织局委员。第七届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一届、二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一届苏俄最高苏维埃代表。
军衔
荣誉
苏联
- 四枚列宁勋章(1937年4月26日,1938年2月22日,1949年1月15日,1949年4月)
- 两枚红旗勋章(1938年2月20日,1943年8月27日)
- 一级苏沃洛夫勋章(1945年5与23日)
- 一级库图佐夫勋章(1944年7月29日)
- 红星勋章(940年3月21日)
-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
- 工农红军二十周年纪念奖章(1938年2月22日)
- 苏维埃陆海军30周年纪念奖章
波兰人民共和国
- 四级军事英勇勋章(1946年6月)
参考
- ↑ Мехлис, Лев Захар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