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К11”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文件: | + | [[文件:2K11 on Red Square Parade.jpg|400px|无框|右|红场阅兵式上的2К11]] |
− | ''' | + | '''2К11“圆圈”'''<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A%D1%80%D1%83%D0%B3_(%D0%B7%D0%B5%D0%BD%D0%B8%D1%82%D0%BD%D1%8B%D0%B9_%D1%80%D0%B0%D0%BA%D0%B5%D1%82%D0%BD%D1%8B%D0%B9_%D0%BA%D0%BE%D0%BC%D0%BF%D0%BB%D0%B5%D0%BA%D1%81) Круг (зенитный ракетный комплекс] — Википедия</ref>('''2К11«Круг»'''),[[北约代号]]为'''SA-4 Ganef''',是[[苏联]]的一款[[防空导弹系统]],装备于1965年。 |
+ | |||
+ | ==研制历史== | ||
+ | [[文件:Structure diagram of 2K11.png|380px|thumb|右|2К11结构图]] | ||
+ | 1956年,随着防空导弹系统的逐步发展,利用新式导弹技术和雷达技术为陆军野战部队设计防空导弹系统的研究工作开始启动,该工作由[[瓦·1加·格拉宾]]领导的第58中央科研所、[[列·韦·柳列夫]]领导的[[第8实验设计局]]和[[维·帕·叶夫列莫夫]]领导的[[第20科研所]],其中第20科研所主导该研究工作。 | ||
+ | |||
+ | 1958年,[[苏联部长会议]]向参与研究的科研单位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标准,通过了关于研制“圆圈”防空导弹系统的决议。 | ||
+ | |||
+ | 1961年12月,“圆圈”的研制工作进入测试阶段,测试将分为三步进行,首先是科研单位制定的工厂测试,然后是针对各种试验场进行的国家联合测试,最后是进行定期测试。 | ||
+ | |||
+ | 1963年1月,该防空导弹进入国家测试阶段。 | ||
+ | |||
+ | 1965年2月3日,根据[[苏联国防部]]的命令,2К11“圆圈”正式进入[[苏联武装力量]]服役。 | ||
==装备组成== | ==装备组成== | ||
− | |||
− | + | 2К11防空导弹系统由以下单位和设备组成: | |
− | * | + | * 1个控制指挥排 |
− | * | + | ** 1台1С12 目标侦测站 |
− | * | + | ** 1台9С44目标指示接收站(1981年起为9С468М1目标指示接收站) |
+ | * 3个防空导弹连,每个连包括: | ||
+ | ** 1台1С32导弹制导站 | ||
+ | ** 3台2П24自行发射器(每台装载2枚3М8防空导弹) | ||
+ | * 技术后勤连 | ||
+ | ** 2В9测控站 | ||
+ | ** 9Т226运输车 | ||
+ | ** 2Т6运输车 | ||
+ | ** 油罐车 | ||
+ | ** 其它技术车辆 | ||
==性能参数== | ==性能参数== | ||
− | {| class="wikitable"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 auto; text-align: center;" |
|- | |- | ||
− | ! 型号 !! | + | ! 型号 !! 2К11 !! 2К11А !! 2К11М !! 2К11М1 |
|- | |- | ||
| 射距范围(km) || 11-45 || 9-50 || 9-50 || 6-50 | | 射距范围(km) || 11-45 || 9-50 || 9-50 || 6-50 | ||
第20行: | 第40行: | ||
| 射高范围(km) || 3-23.5 || 0.25-23.5 || 0.25-24.5 || 0.15-24.5 | | 射高范围(km) || 3-23.5 || 0.25-23.5 || 0.25-24.5 || 0.15-24.5 | ||
|- | |- | ||
− | | 命中率 | | + | | 命中率 |
+ | | colspan="4" | 0.7 | ||
|- | |- | ||
− | | 目标最大速度(m/s) || 800 | + | | 目标最大速度(m/s) |
+ | | colspan="3" | 800 | ||
+ | | 800-1000 | ||
|- | |- | ||
| 服役时间 || 1965 || 1967 || 1971 || 1974 | | 服役时间 || 1965 || 1967 || 1971 || 197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改进型号== | ==改进型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2К11А“圆圈-А”''':根据[[越南战争]]的实战经验设计的改进型号,该型号减少了射高的死区,将最低射高从3公里减少至250米,最小射程从11公里降至9公里,于1967年正式服役。 | |
+ | * '''2К11М“圆圈-М”''':对2К11的现代化改进型号,其射程扩大到了50公里,射高上限增大到了24.5公里。 | ||
+ | * '''2К11М1“圆圈-М1”''':是一款1974年进入服役的2К11М改进型号,契最低射高从250米降至150米,最小射距降至6-7公里。 | ||
− | + | ==图鉴== | |
+ | <gallery> | ||
+ | 2P24 Krug spb.jpg|圣彼得堡炮博的2К11 | ||
+ | 2K11 Krug, National Museum of Military History, Bulgaria.jpg|保加利亚军博的2К11 | ||
+ | ZRK Krug 2005 G1.jpg|装载3М8导弹的2П24发射车 | ||
+ | </gallery> | ||
− | == | + | ==参考== |
+ | <references /> | ||
− | + | [[分类:防空导弹系统(苏联)]] |
2022年10月31日 (一) 16:24的最新版本
2К11“圆圈”[1](2К11«Круг»),北约代号为SA-4 Ganef,是苏联的一款防空导弹系统,装备于1965年。
研制历史[编辑]
1956年,随着防空导弹系统的逐步发展,利用新式导弹技术和雷达技术为陆军野战部队设计防空导弹系统的研究工作开始启动,该工作由瓦·1加·格拉宾领导的第58中央科研所、列·韦·柳列夫领导的第8实验设计局和维·帕·叶夫列莫夫领导的第20科研所,其中第20科研所主导该研究工作。
1958年,苏联部长会议向参与研究的科研单位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标准,通过了关于研制“圆圈”防空导弹系统的决议。
1961年12月,“圆圈”的研制工作进入测试阶段,测试将分为三步进行,首先是科研单位制定的工厂测试,然后是针对各种试验场进行的国家联合测试,最后是进行定期测试。
1963年1月,该防空导弹进入国家测试阶段。
1965年2月3日,根据苏联国防部的命令,2К11“圆圈”正式进入苏联武装力量服役。
装备组成[编辑]
2К11防空导弹系统由以下单位和设备组成:
- 1个控制指挥排
- 1台1С12 目标侦测站
- 1台9С44目标指示接收站(1981年起为9С468М1目标指示接收站)
- 3个防空导弹连,每个连包括:
- 1台1С32导弹制导站
- 3台2П24自行发射器(每台装载2枚3М8防空导弹)
- 技术后勤连
- 2В9测控站
- 9Т226运输车
- 2Т6运输车
- 油罐车
- 其它技术车辆
性能参数[编辑]
型号 | 2К11 | 2К11А | 2К11М | 2К11М1 |
---|---|---|---|---|
射距范围(km) | 11-45 | 9-50 | 9-50 | 6-50 |
射高范围(km) | 3-23.5 | 0.25-23.5 | 0.25-24.5 | 0.15-24.5 |
命中率 | 0.7 | |||
目标最大速度(m/s) | 800 | 800-1000 | ||
服役时间 | 1965 | 1967 | 1971 | 1974 |
改进型号[编辑]
- 2К11А“圆圈-А”:根据越南战争的实战经验设计的改进型号,该型号减少了射高的死区,将最低射高从3公里减少至250米,最小射程从11公里降至9公里,于1967年正式服役。
- 2К11М“圆圈-М”:对2К11的现代化改进型号,其射程扩大到了50公里,射高上限增大到了24.5公里。
- 2К11М1“圆圈-М1”:是一款1974年进入服役的2К11М改进型号,契最低射高从250米降至150米,最小射距降至6-7公里。
图鉴[编辑]
参考[编辑]
- ↑ Круг (зенитный ракетный комплекс — Википед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