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

来自阅兵百科
(重定向自肖克
萧克上将

萧克(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萧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1],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军事教育家,卓越的军队院校工作领导者,湖南嘉禾人,黄埔军校毕业,1927年3月参加革命,1927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他曾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2年至1992年),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77年至1982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0年至1983年)。

生平

萧克同志,1907年7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嘉禾县小街田村,原名萧武毅。他受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学生时代就组织“共学社”,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冬,从本县甲种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只身前往广州,1926年初,考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该教练所后归并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并随国民革命军征战江西、浙江等地。1927年初,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叶挺部任连政治指导员、连长,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投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洪流,并于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萧克同志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失利后,他在家乡组建中共嘉禾南区特别支部,组织领导当地的革命斗争。1928年初,他参加了朱德、陈毅组织的湘南起义,参与组建宜章独立营,任副营长兼连长,并率部参加井冈山会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历任连长、营党代表、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他身先士卒,数次在战斗中英勇负伤。在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5次反“围剿”斗争中,他历任红四军三纵队纵队长、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组建和训练农民军,并率部参加了攻打长沙和解放吉安的战斗。[2]

1932年10月,他到湘赣苏区担任红八军军长,先后指挥了歼敌千人以上的九渡冲、棠市和沙市战斗,受到中央军委的通电嘉奖。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7月,担任红六军团军团长,奉命率部先遣西征,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开辟通道,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序幕;同年10月,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之后,立即发动湘西攻势,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他参与指挥了十万坪、陈家河、板栗园、忠堡等战役,把国民党军120多个团的兵力吸引在湘鄂川黔边地区,创建了继中央革命根据地之后南方最大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2]

1935年11月,他与任弼时、贺龙、王震等一起,率红二、六军团撤出湘鄂川黔苏区,声东击西,威逼贵阳,回旋乌蒙,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成立,他担任副总指挥,10月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1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他带领部队爬雪山、过草地,为保存红军力量和实现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作出了重大贡献。[2]

抗日战争时期,萧克同志于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副师长,与贺龙、关向应一起挥师东渡黄河,出兵山西,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率部参加了忻口战役,组织指挥了收复河曲、保德、偏关等7座县城的战役。1939年2月,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提出了“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发展平北新的游击根据地”的方针,在北平周围创造和发展了平西、平北、冀东抗日根据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开展有声有色的斗争,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军的气焰。1942年2月,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协助聂荣臻坚持、发展和壮大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指挥该地区的反“扫荡”战役,总结推广了冀中地区的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1943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委员、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1944年4月,他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

解放战争时期,萧克同志历任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常委,中共中央冀热辽分局委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他组织指挥了保卫承德战役和叶(柏寿)赤(峰)战役,指挥部队控制联结华北与东北的交通枢纽,为我党大批干部和部队挺进东北创造了重要条件。之后,又成功组织指挥了正太、怀来、赤城、解放石家庄等战役。在国民党军两次偷袭石家庄时,他指挥不足1个旅的兵力击败敌6个师的进攻,创造了我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1948年5月,萧克同志根据党中央关于办“大军校”的指示,参与创办了华北军政大学,兼任副校长。1949年5月,调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参与指挥部队南下,横渡长江,进军中南。他联络民主人士,组织策划河南张轸起义和湖南程潜、陈明仁起义,为武汉的顺利解放和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他参与指挥第四野战军千里追歼,席卷中南、西南,先后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歼灭了中南地区国民党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诸部共43万人,解放了湘、鄂、赣、粤、桂等省和海南岛,消灭了国民党军在大陆上的残存主力。[2]

1950年6月,萧克同志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部部长。他在组建军训部机关的同时,着重抓了筹建军事学院、组织编写军事条令和指导全军军事训练等主要工作。他亲自选定军事学院校址,挑选优秀军事指挥员担任教员。他提出了“三级制”院校培训体制,参与筹划创办了125所涵盖诸军兵种的各类军事院校,为我军院校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他根据“统一指挥、统一制度、统一编制、统一纪律”的军队建设纲领,结合我军光荣传统,组织编写下发了纪律、内务、队列三大条令,有力促进了军队正规化建设。他针对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装备和兵种发生的变化,提出了“掌握新的技术,学会联合作战”的训练方针,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他按照毛泽东同志关于要“开展正规训练,迅速提高人民解放军现代作战能力”的指示,领导制定了以战斗训练为主的正规训练计划,并先后组织或参与组织了明港诸兵种协同作战演习、南口战术演习、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推动了部队战备训练工作,为部队组织大规模战役训练演习提供了有益的经验。[2]

1954年11月,萧克同志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4月,兼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负责全军的教育与训练。1957年11月,任训练总监部部长。在1958年“反教条主义”运动中,萧克同志遭到错误批判,并被解除职务。1959年9月,调任农垦部副部长,他坚持原则,反对浮夸,纠正在橡胶种植工作中的冒进计划,先后主持制定了《国营农场工作条例》、《国营农场领导管理体制的决定》等40余项综合性和专业性规章,对加强和改善国营农场的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江青集团的打击迫害。1969年冬,他遭受错误批判,被下放到江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在逆境中,他始终坚定信念,坚持学习,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3]

1972年5月,萧克同志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他重返军队院校领导岗位后,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同其他校领导一起抵制“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狠抓领导班子、教员队伍和教材建设,全面整顿恢复了学校正规的教学工作秩序。1975年,他顶住“批邓”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压力,深入调查研究,先后提出了“治军必先治校”、“把教育和训练放在部队建设的首位”等主张,受到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叶剑英同志的充分肯定。在他主持军政大学工作的5年中,学校共开设12个班次,培训学员6600多名,为后来军队拨乱反正和新时期军队建设与发展培养了大批治军骨干。[3]

1977年12月,他任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治委员,后又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他带头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坚持实事求是,大力平反冤假错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恢复和发扬我军治校办学的优良传统。他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措施,狠抓教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和施教能力,营造尊师重教、讲求真才实学的风尚。他重视军事教学基础教材编写工作,先后主持编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全军第一部《战略学教程》,以及大量的协同作战战术教材、军兵种教材、政治教材、科技教材和全军通用的战术教材。他重视学术研究,组成学术委员会,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规划,倡导设立“刘伯承军事学奖”,亲自组织对许多重要科研课题进行学术攻关。他重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带头抓好科技知识学习,最早在协同战役战术教学中采用了计算机作战模拟教学训练。他大力推动与外军的交流,多次率领高级军事代表团出访,学习借鉴外军的有益经验,增进了相互了解,扩大了我军的国际影响。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军事教育体系,多次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上报军队院校教育体制改革建议,提出四年制初级指挥院校设置方案,为新时期我军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

1985年12月,萧克同志退居二线后仍然十分关心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关心军队建设和国防教育事业。他经常深入农村、厂矿、学校和部队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他对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感情,亲自筹建了家乡的小街田希望小学,并用自己的稿费在湖南郴州设立了“萧克教育奖”。他积极组织和参加党史、军史编纂工作,先后参与主编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大百科全书》。他领导创办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编的百卷文化巨著《中华文化通志》,获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创作出版的《浴血罗霄》获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还撰写了《萧克诗稿》、《朱毛红军侧记》、《萧克回忆录》等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3]

2008年10月24日12时5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4]

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3]

军衔

荣誉

参考

  1. 萧克出身书香门第从戎参军 作品曾获茅盾文学奖 — 央视网,2008年10月25日
  2. 2.0 2.1 2.2 2.3 2.4 2.5 2.6 萧克同志生平 — 2008年11月3日
  3. 3.0 3.1 3.2 3.3 3.4 萧克同志生平(第二部分) — 光明网,2008年11月3日
  4. 开国上将萧克因病逝世享年102岁 — 新浪新闻,2008年10月25日
  5. 5.0 5.1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隆重举行 毛泽东主席将元帅军衔的命令状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并将勋章授予有功人员. 人民日报, 1955年9月28日第1版
  6.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命令 授予830名军队离休干部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民日报, 1988年7月30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