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尼察
文尼察[1](乌克兰语:Ві́нниця;俄语:Ви́нница)是位于乌克兰西部的一座城市,也是文尼察州的首府,城市居民总数为369739人。
历史[编辑]
公元九世纪,乌利奇部落和蒂韦尔齐部落在此定居。在十三世纪,该地区成为加利奇-沃伦公国的一部分,后来又被金帐汗国征服。
1362年,阿尔吉尔达斯大公的军队在击败蒙古军队后,使波多利亚成为立陶宛大公国的一部分,并在新征服的土地上建立防御工事,将其命名为韦尼奇亚(Вѣничя)。
1431年,在维陶塔斯统治时期,文尼察堡垒遭到克里木鞑靼人的劫掠和破坏。
1530年,文尼察获得了马格德堡权利并升格为城市。而在十六世纪上半叶,文尼察频繁遭到克里木鞑靼人以及周围部落的袭击。
1569年,这座城市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一部分。
1598年,文尼察成为布拉茨瓦夫省的省会。
1648年7月7日,文尼察遭到了奥斯塔普·果戈里指挥的哥萨克军队的猛攻,城中死伤惨重。此后,这座城市成为赫梅利尼茨基起义中起义军与波兰立陶宛军队争夺的焦点之一。
1651年3月11日,波兰军队反攻文尼察,试图通过了突然袭击夺取这座城市,但早有准备的哥萨克军队利用南布格河进行伏击,击败了进攻的波兰骠骑兵。
1667年,根据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文尼察与其他右岸乌克兰城市一样,仍然处在波兰人的统治下。此后,波兰立陶宛又与奥斯曼土耳其为争夺这片土地爆发了战争。
1734年,文尼察被马特维·格里瓦指挥的扎波罗热哥萨克破坏,城市遭到焚毁。
1760年,哈伊达马克海盗又洗劫了文尼察,抢劫并杀害了城中过夜的商人。此次事件迫使布拉茨瓦夫省议会决定派出民兵强化该地防御,但民兵非但没有保护该市,反而进一步压迫文尼察居民。
1768年,文尼察被顿河哥萨克攻占,但后来还是被波兰军队夺回。
1793年,在第二次瓜分波兰后,文尼察成为俄国的一部分,并划归波多利亚省管辖。
1860年,文尼察拥有1万人居住,开设有5所学校、1家医院、1个剧院和190家商店。
1870年,基辅—巴尔塔—敖德萨铁路的开通改善了文尼察的发展条件,使该市的贸易额得到迅速增长。
1914年,这座城市成为波多利亚省的省会。
1917年10月28日,文尼察爆发了由革命士兵领导的起义。次月4日,苏维埃政权在该市建立。但在一个月后,乌克兰中央拉达又在该市建立了政权。
1918年3月1日,文尼察被德国军队占领,随后移交给中央同盟国扶持的乌克兰当局管理。在德国退出一战后,乌克兰傀儡当局倒台,文尼察由此被工农红军控制。
1919年8月10日,这座城市被加利西亚军队占领,并在加利西亚军队倒向南俄白军后成为邓尼金白卫政权的控制区。
1920年初,加利西亚军队在南俄白军溃败后重新投靠工农红军。同年6月19日,苏维埃政权在该市重新建立。
1923年,在乌克兰废除省制后,文尼察专区成立。
1932年,以该市为首府的文尼察州成立。
1937年至1938年,在大清洗时期,文尼察州遭到大规模镇压,有9000—11000人在文尼察附近被枪杀。
1941年7月19日,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德国军队攻占了这座城市,并在该市建立了傀儡政府,而由文尼察州党委领导的地下组织及游击队仍在文尼察附近活动。在纳粹的残暴统治下,文尼察附近建立了战俘营和灭绝营,在该市屠杀了25000人,其中大部分为犹太人,另有13400人被强制送往德国服苦役。
1944年3月20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解放了文尼察。在战争时期,文尼察居民人数从10万人锐减至2.7万人,50家工矿企业仅存10家,1880栋居民楼被毁。
1948年,经过了大规模战后重建,文尼察的工业产值恢复到战前水平。在之后的几年,食品、轻工业、化工、机械制造、冶金等企业开始在文尼察兴建,另外还出现了电气、轴承、拖拉机、机床等领域的大型企业。
2022年7月14日,文尼察在俄乌战争中遭到俄军导弹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