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基·瓦西里耶维奇·契切林

来自阅兵百科
(重定向自契切林
格·瓦·契切林

格奥尔基·瓦西里耶维奇·契切林[1]Гео́рг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Чиче́рин,1872年11月12[24]日—1936年7月7日),苏联革命家、政治家,俄罗斯族,坦波夫省基尔萨诺夫人,1905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圣彼得堡帝国大学毕业。

他曾担任苏联和苏维埃俄国外交人民委员(1918年3月至1930年7月),为苏联摆脱国际上被孤立的局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生平[编辑]

1872年11月12[24]日,格奥尔基·瓦西里耶维奇·契切林生于坦波夫省基尔萨诺夫县别列佐夫斯基村的一个贵族家庭,其家族是俄国历史上的大贵族家庭,父亲是瓦西里·尼古拉耶维奇(1829—1882),母亲是若尔吉娜·叶戈罗夫娜(1836—1897,娘家迈耶多夫,来自波罗的海的贵族家庭)。在他读中学时,随家人搬迁到了圣彼得堡居住并继续在那念书。

1891年,他从圣彼得堡中学毕业后,考入圣彼得堡帝国大学历史语言学系学习,期间掌握了多门语言。他对欧洲现代主义非常感兴趣,沉迷于理查德·瓦格纳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弗里德里希·尼采等人的作品,博学多才,弹得一手好钢琴。与此同时,他也对左派政治思想产生兴趣,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

1895年,他从圣彼得堡帝国大学毕业。

1898年9月,他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俄国外交部工作,担任书记员、顾问。

1904年,他迁往德国进行休假。

1905年,他加入了孟什维克,参加了孟什维克柏林党组织的活动。

1907年,被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海外中央局书记。同年底,他在柏林因非法使用他人护照而被捕,随后被驱逐出普鲁士。随后,他随一个社会民主刊物编辑部搬迁到巴黎,并结识了工人国际法国支部领袖让·饶勒斯

1912年,他是八月集团的支持者。

1914年,他在比利时工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搬迁到伦敦,并加入英国社会党,担任了俄国政治流亡犯委员会书记。该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向关押在俄国监狱中的革命者募捐和汇款,而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他的立场开始转向布尔什维克,进行反战革命活动。

1917年8月22日,他被英国当局以威胁公共安全和国防的罪名逮捕。在列·达·托洛茨基向英国大使发布照会后,契切林于次年1月3日被释放,19日回到彼得格勒

1918年1月21日,任苏俄副外交人民委员,同月加入布尔什维克。在托洛茨基担任军事人民委员后,契切林被任命为代理外交人民委员并在3月3日代表苏维埃俄国签署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

1918年5月30日,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他为苏维埃俄国摆脱国际上被孤立的困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0年,他缔结了与爱沙尼亚的和平条约。次年,他又代表苏维埃俄国与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等国签订了协议,将沙俄时期在这些国家积累的资产有条件地返还给这些国家。

1922年4月,他率团出席了热那亚会议,在会上与德国外长瓦尔特·拉特瑙签署了《拉帕洛条约》。次年,又率团出席洛桑会议

1925年,他代表苏联政府与土耳其签订了外交条约。两年后,他又与伊朗签订了外交条约。

1928年8月,由于长期奔波,身体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因此他提出了辞呈,但政治局拒绝了他的请求,并将他送往柏林进行修养和治疗。随后,马·马·李维诺夫被任命为代理外交人民委员。

1930年1月6日,他从德国返回莫斯科

1930年7月,正式辞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并退休。

1936年7月7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新圣女公墓

联共(布)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一届至五届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参考[编辑]

相关内容[编辑]

苏联国徽 苏联外交人民委员 
托洛茨基契切林李维诺夫莫洛托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