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جمهورية مصر العربية),简称为埃及(مصر,音译为米斯尔)。整体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2024年10月人口约1.04亿。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占总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约占16%。另有约1000万至1400万海外侨民。首都开罗,面积约3085平方公里,人口约2262万(2024年)[1]
地理概况[编辑]
面积100.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2900公里。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候,平均气温1月12℃,7月26℃。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地区气温可达40℃。
主要资源是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48亿桶,天然气3.2万亿立方米,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2015年,埃及近海海域发现地中海范围内迄今最大天然气田,潜在天然气蕴藏量为8500亿立方米。埃及的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位居非洲国家第五位和第四位。
埃及是传统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农业从业人员约550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31%。埃及政府重视扩大耕地面积,鼓励青年务农。全国可耕地面积为310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近年来,随着埃及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为中长绒棉(35mm以下)和超长绒棉(36mm以上),被称为“国宝”。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农业生产实现了稳定增长,是经济开放见效最快的部门。但随着人口增长,埃及仍需进口粮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铁路由28条线路组成,总长10008公里,共有796个客运站,日客运量200万人次。开罗目前共有3条地铁线路,总长89.4公里,共耗资120亿埃及镑。地铁四号线分3个阶段修建中。公路总长约49000公里。
全国划分为27个省:开罗省、吉萨省、盖勒尤比省、曼努菲亚省、杜姆亚特省、达卡利亚省、卡夫拉·谢赫省、贝尼·苏夫省、法尤姆省、米尼亚省、索哈杰省、基纳省、阿斯旺省、红海省、西部省、艾斯尤特省、新河谷省、亚历山大省、布哈拉省、北西奈省、南西奈省、塞得港省、伊斯梅利亚省、苏伊士省、东部省、马特鲁省和卢克索省。
国旗和国徽[编辑]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埃及过去的黑暗岁月。
国徽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金鹰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胜利、勇敢和忠诚,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鹰胸前为盾形的红、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座基饰带上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2]
参考[编辑]
- ↑ 埃及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年10月更新
- ↑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概况. 央广网,2016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