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和国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文: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印地语:भारत;英语:India),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居世界第七位,首都位于新德里。该国人口约14.4亿(2023年),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46.3%,其他较大的民族包括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卢固族、泰米尔族等,而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分别占总人口的80.5%和13.4%。[1]
地理[编辑]
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中部,东与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与中国、尼泊尔、不丹交界,西北隅巴基斯坦接壤,西南濒阿拉伯海,东南临孟加拉湾。印度国土面积约为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界印占区、克什米尔印控区)。该国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平原和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70%以上,土地资源丰富。全国分为三大地区:西北部属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高山区;中部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区,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人口稠密,自古就是印度主要的经济区;南部是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印度半岛区。[2]
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但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占年降水量的80%;且降雨量地区差异很大,东部的乞拉朋齐最高年降雨量达2万毫米以上,是世界的“雨极”,西部的塔尔沙漠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威胁。多条河流发源于或流经印度,水文网密集,主要河流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及印度河上流的一段。受气候制约河流水量丰沛,但水量的季节变化很大。恒河水量在亚洲仅此于长江,但其最大与最小流量之间相差50多倍。[2]
国旗和国徽[编辑]
印度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比2。自上而下由橙、白、绿三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心绘有24根轴条的蓝色法轮。橙色象征勇敢和自我牺牲精神,也是教士法衣的颜色,舍身为国的英雄们的颜色;白色象征纯洁的真理;绿色表示信心,代表人类生命所依存的生产力。法轮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佛教圣地石柱柱头的狮首图案之一,对于印度人而言,它是神圣之轮、真理之轮、向着进步转动之轮,永远轮回苍穹之轮。[3]
印度国徽图案来源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顶端的石刻。圆形台基上站立着四只金色的狮子,象征信心、勇气和力量。台基四周有四个守卫四方的守兽:东方是象、南方是马、西方是牛,北方是狮。守兽之间雕有法轮。图案下面有句用梵文书写的、出自古代印度圣书的格言“唯有真理得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