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苏军
乌克兰苏军[1](乌克兰语:Українська радянська армія;俄语:Украи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армия),亦称作乌克兰红军(乌克兰语:Українська Червона армія;俄语:Украи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是乌克兰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力量,根据乌克兰临时工农政府于1918年11月30日颁布的法令成立,司令员是弗·亚·安东诺夫-奥弗申柯。乌克兰苏军同时接受乌克兰陆海军人民委员部和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并从1919年1月4日起作为乌克兰方面军的一部分参加了在乌克兰境内的军事行动。
1919年6月1日,在格里戈里耶夫兵变被平定后,乌克兰苏军和乌克兰方面军根据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关于俄罗斯、乌克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世界帝国主义》的法令而解散,并改组统一指挥下的工农红军各部队和兵团。
历史[编辑]
1918年12月,乌克兰苏军在成立之初,包括乌克兰苏维埃第1师、乌克兰苏维埃第2师、零散的起义部队以及布良斯克、利戈夫、库尔斯克和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的边防部队。同月12日,乌克兰苏维埃第1师和第2师发动进攻,占领德奥军队撤离的地区。同年底,乌克兰苏军已拥有14000名步兵、1350名骑兵、6220名后备军人、139挺机枪和20门火炮。
1919年1月3日,乌克兰苏军解放了哈尔科夫。次日,乌克兰苏军作为乌克兰方面军的一部分继续在乌克兰境内展开军事行动。在作战方向上,乌克兰方面军最初分为两大集群——基辅方向,其任务是攻占基辅和切尔卡瑟;哈尔科夫方向,其任务是攻占波尔塔瓦和洛佐瓦亚(此后又在敖德萨方向组建了一个集群)。月底,根据乌克兰临时工农政府的决定,成立乌克兰苏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由弗·亚·安东诺夫-奥弗申柯、尤·米·科秋宾斯基和叶·阿·夏坚科组成。
1919年4月15日,乌克兰苏军在基辅、哈尔科夫俄敖德萨方向的部队分别改编为乌克兰苏维埃第1、第2和第3集团军。
1919年5月8日,由于战时共产主义和余粮收集制在乌克兰的强制推行引起了乌克兰苏军中许多士兵的不满,乌克兰苏维埃第6师师长尼·亚·格里戈里耶夫由此发动兵变,发表了《告乌克兰人民和红军战士书》,号召乌克兰人民发动总起义推翻布尔什维克。
1919年6月1日,在格里戈里耶夫兵变被平息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关于俄罗斯、乌克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联合起来抗击世界帝国主义》的法令,由此解散了乌克兰苏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并将其改组为统一指挥下的工农红军各部队和兵团。
参考[编辑]
- ↑ Украи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армия. Википед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