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

来自阅兵百科
皮亚理儿讨论 | 贡献2024年8月30日 (五) 15:57的版本 (已保护“王树声”([编辑=仅允许管理员](无限期)[移动=仅允许管理员](无限期)))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王树声大将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原名王宏信,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湖北省麻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延安马列学院毕业,大将军衔。

他曾担任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1955年3月至1957年5月),是我军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领导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平

1905年5月26日,王树声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今为市)乘马岗区项家冲。7岁开始读私塾。1923年入麻城高级小学,后因拒绝信仰天主教并大闹教堂而被开除。同年转入董必武开办的武昌高小补修学校读书,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回家乡教书,在乘马岗区初级小学当校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麻城县委委员、县防务委员会委员、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部长。在反霸斗争中,他大义灭亲,亲自惩办了他亲属中几名恶贯满盈的土豪劣绅,受到群众的拥护。1927年春指挥农民自卫军抵御反动地主武装对麻城的围攻。6月率百余名自卫队员在6000多农民配合下,于破寨岗抗击1万余反动武装的进攻,激战三昼夜,追击40里,歼敌3000余人。9月参与领导麻城暴动。11月黄麻起义时在黄安以北担负打援任务,随即编入工农革命军,先后任鄂东军第2路分队长、第7军2队党代表,参加木兰山游击战、开辟柴山保根据地。1928年7月,第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下辖4个大队,他任第1大队党代表。1929年参加鄂豫边苏区三次反“会剿”作战。1930年4月红11军改编为红1军后,任第1师第1团团长,率部出击平汉铁路,参加攻占杨家寨、阳平口、花园镇等战斗。12月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1931年1月,红1军与红15军合编为红4军后,任第10师第30团团长。2月率部参加新集战斗,担负主攻任务。在数次强攻未果的情况下,采用“坑道爆破法”,在城外向城墙下挖掘坑道,然后将一口装满炸药的棺材运至城墙下,引爆后将城墙炸开约4米宽的缺口,一举攻占该城。3月在双桥镇战斗中担任正面突击,与友邻部队配合,全歼国民党军第34师。5月任红4军第13师副师长兼第37团团长。[1]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他任红4军第11师师长,随即参加黄安战役,率部担负打援任务,在黄安城南嶂山地域阻敌增援。在战斗进行到关键时刻,他亲自上阵,与敌展开肉搏战,击溃敌3个旅的进攻,保证了兄弟部队攻克黄安城。1932年1月在商潢战役中,指挥所部采取迂回包围战术,攻占北亚港,切断敌人退路,对取得战役胜利起了重要作用。6月任红25军第73师师长。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时,率部担任后卫,奋战新集,激战土桥铺,恶战漫川关,多次挫败敌人的尾追堵截。12月指挥先遣团冒雪翻越大巴山,进占川北通江、南江和巴中地区,为建立川陕苏区立下战功。在1933年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作战中,指挥所部顽强抗击敌主力左纵队的进攻,尔后在空山坝地区从正面发起反击,击溃进攻之敌并乘胜转入追击,收复被占地区。同年7月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在11月开始的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作战中,任西线前敌指挥,采取收紧阵地、待机反攻的作战方针,以12个团的兵力牵制和抗击四路敌人60多个团的进攻,有力地配合了东线的作战。翌年8月协助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指挥全线反攻,彻底粉碎“六路围攻”,歼敌8万余人,巩固并扩大了苏区。[1]

1935年3月参与指挥嘉陵江战役,率部强渡嘉陵江,攻占火烧寺,直捣剑门关。5月开始长征,率部发起土门战役,夺取北川河谷,掩护主力西进岷江并在懋功与中央红军会师。9月,由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他随红四方面军再次过草地,南下川康边。10月在绥崇丹懋战役中,指挥右纵队夺取绥靖、丹巴。在天芦名雅邛大战役中,指挥中纵队翻越夹金山,连克宝兴、灵关、芦山、百丈等城镇。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同红2、红6军团在甘孜地区会师后北上甘南,10月在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胜利结束长征。随即,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率部西渡黄河,任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在河西走廊地区同军阀马步芳的部队浴血奋战。由于敌情、地形不熟,以及缺乏同骑兵作战经验等原因,西路军接连失利,损失严重。余部于1937年3月编为3个支队,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他率第1支队与敌苦战3个月,最终损失殆尽。后孤身一人,穿越沙漠,历尽艰险,返回陕北。在延安,毛泽东安慰他说:“西路军失败,你没有责任。”并亲自写信,介绍他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1938年春转入延安马列学院。[1]

1939年起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积极发展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主力部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了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1942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冬率部东渡黄河,开赴豫西抗日战场,同皮定均、徐子荣率领的抗日武装会合,组建河南军区并任司令员,执行开辟中原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抗战胜利后,奉命南下桐柏山,与新四军第5师会合,任新组建的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1946年6月协助司令员李先念指挥中原突围,率左路军由广水越过平汉铁路,西进武当山区,创建鄂西北游击根据地,任中共鄂西北区委书记、鄂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7年7月率部协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被任命为鄂豫军区司令员,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为重建鄂豫边解放区作出贡献。新中国建立后,任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剿匪作战。1954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任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致力于改善部队的武器装备,加强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同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11月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改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为发展和繁荣军事科研事业呕心沥血。期间,参加了红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的领导工作。所撰《几点作战经验》一文,总结了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山地运动防御、围点打援和突围战斗的基本经验,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1]

1974年1月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九岁。[2]

中共第八届、九届、十届中央委员。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军衔

荣誉

参考

  1. 1.0 1.1 1.2 1.3 王树声 — 人民网
  2. 王树声同志追悼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人民日报, 1974年1月12日第2版
  3. 3.0 3.1 3.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二十二次会议 通过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并通过授予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勋章的决议. 人民日报, 1955年9月24日第1版
  4. 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主席团 授予我军事代表团成员勋章 我驻阿大使为代表团访问举行宴会. 人民日报, 1959年6月3日第5版

相关内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粟裕 徐海东 黄克诚 陈赓 谭政 萧劲光 张云逸 罗瑞卿 王树声 许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