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
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抗日名将,汉族,安徽无为人,1924年入伍,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陆军少将军衔,追晋陆军中将(1942)。
他曾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在台儿庄、武汉、徐州、昆仑关等战役中表现突出,屡立战功,在远征缅甸作战中作战英勇,最终马革裹尸、以身许国。
生平[编辑]
1904年11月25日,戴炳阳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无为市洪巷镇)。
1923年,戴炳阳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
1924年,戴炳阳参加国民革命军。为了表达自己镇狂飚于原野,挽巨澜于既倒,誓死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正式改名为“安澜”。
1925年,戴安澜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于1926年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并于同年参加北伐战争。
1933年3月,率部参加古北口抗战。因作战英勇,戴安澜被授予五等云麾勋章。
1937年8月,升任第25师73旅旅长。在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中,戴安澜指挥的73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迫使台儿庄的日寇退却。戴安澜因功被授予华胄勋章(一说宝鼎勋章)。
1938年5月,在徐州会战中,戴安澜率部在中艾山同日寇激战四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兼31集团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8月,率部参加武汉会战,被第31集团军记大功一次。
1939年1月5日,接替杜聿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5军主力第200师少将师长,时年35岁。5月,率部参加随枣战役。6月17日,晋升陆军少将军衔(叙任)。9月,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11月,戴安澜率部参加昆仑关战役。25日凌晨,第200师600团在二塘独自抗击日寇第21、42联队两天两夜,600团正副团长阵亡。这是日寇自钦州、防城港登陆以来遭到的最激烈的抵抗。12月16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昆仑关攻坚作战,命令戴安澜第200师和郑洞国荣誉第1师正面强攻昆仑关。18日凌晨,第200师和荣1师开始攻坚。入夜,荣1师攻占昆仑关附近的几个高地,200师攻克了653、600两个高地。19日中午,日军集结重兵力反扑,昆仑关阵地得而复失。23、24两日,第5军正面进攻的两个师伤亡达两千余人。戴安澜亲率两个团并组织敢死队,于28日晚向界首高地日军据点突击,并于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12月24日,部队击毙日寇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
1940年11月,戴安澜受重伤,获授四等宝鼎勋章(一说青天白日勋章)。
1941年12月16日,第200师入缅作战。戴安澜率领部队孤军深入,开进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
1942年2月,参加东瓜保卫战。戴安澜指挥部队抱着必死的决心,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同4倍于己、配备有步兵特种兵和航空兵的日军苦战12天,完全是以步兵对抗日军的立体进攻,掩护了英军的安全撤退,并歼敌5000余人。19日拂晓,200师先遣营同日军先头部队遭遇。三小时后传来捷报,部队击退日军一个大队、歼灭一个小队。
3月19日,同古保卫战开始。200师全体官兵孤军坚守阵地,给予敌人勇猛坚决的反击。戴安澜指挥部队利用残垣断壁进行还击,拉近同敌人的距离进行近战、白刃战。此战历时12天,第200师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消灭敌军4000余、俘虏敌军400多人,打退了20多次进攻,给予日寇重创。29日,戴安澜率部成功突围。
5月初,中英盟军全面溃败,中国远征军在胡康河谷受到日军第56师团阻击,军阵大乱。戴安澜的第200师也和军部失联,遂决定进入进入缅甸中北部山区进行游击作战并寻隙撤回国内。18日,200师兵分两路横穿细抹公路,遭到大股日军伏击,200师伤亡惨重。戴安澜腹部中弹身负重伤,其他官兵便用担架轮流抬着他继续同日军周旋。26日,200师残部撤至缅北茅邦克钦山寨。26日17时,戴安澜因伤势恶化殉国,年仅38岁。遵照遗愿,200师官兵将其遗体轮流抬回国内。
1942年7月31日,在广西全州,上万人为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戴安澜举行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
1942年10月16日,国民政府追晋戴安澜陆军中将军衔。29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军官级)。
1943年4月1日,蒋介石委托李济深主持,为戴安澜在广西全州湘山寺前举行有1万多人参加的国葬。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是年秋,戴安澜迁葬安徽芜湖小赭山故里。
军衔[编辑]
- 陆军少将,1939年6月17日
- 陆军中将,1942年10月16日追晋
荣誉[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
- 革命烈士,1956年9月21日
-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09年9月10日
- 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之一,2014年9月1日
国民政府[编辑]
美国[编辑]
- 懋绩勋章(军官级),1942年10月29日追授
纪念[编辑]
- 安徽省芜湖市小赭山建有戴安澜烈士墓,1979年重新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