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创建页面,内容为“{{人物 | 照片 = 华国锋.jpg | 照片说明 = 华国锋 }} '''华国锋'''(1921年2月16日—2008年8月20日),原名'''苏铸''',字'''成九''',无…”)
 
(已保护“华国锋”: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编辑=仅允许管理员](无限期)[移动=仅允许管理员](无限期)))
(没有差异)

2023年11月13日 (一) 11:54的版本

华国锋

华国锋(1921年2月16日—2008年8月20日),原名苏铸,字成九,无产阶级革命家,山西省交城人,193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交城商业职业学校毕业。

他曾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1976年10月至1981年6月)、国务院总理(1976年2月至1980年9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76年10月至至1981年6月)。

生平

1921年2月16日,华国锋同志出生于山西省交城县一个制革工人家庭,原名苏铸,因革命工作需要,改名为华国锋。在学生时代,他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发愤苦读,成绩优异。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目睹日本侵略者占领家乡的暴行,立志抗日救国。1938年6月,他参加了山西牺盟会交城抗日游击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2月,他受组织委派回家乡交城县开展工作,先后任交城县牺盟会秘书,县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兼分区农民部部长,中共交城县委宣传部部长兼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他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群众组织,领导群众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组织抗日武装,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战,为发展壮大当地抗日武装力量和开展党的工作作出了贡献。[1]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国锋同志历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晋绥八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阳曲县委书记,带领当地军民同阎锡山反动政权进行了顽强斗争,先后参加了汾孝战役、开栅保卫战、黄崖战斗、古交战斗等。他在指挥战斗中,采取武装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式消灭、瓦解敌军,取得显著成绩,被中共晋绥分局作为经验推广。他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精神,领导了交城、阳曲等地的土地改革,纠正了土地改革中“左”的偏差。他深入农村,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反奸清算、清匪反霸斗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作出了很大贡献。[1]

1949年初,华国锋同志任晋中南下支队一地委宣传部部长,随军南下。同年2月至1956年3月,历任中共湖南省湘阴县委书记,湘潭县委书记,湘潭地委副书记、专员、地委书记。他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基层经验,运用典型示范和逐步推广的方法,积极领导开展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同时抓好粮食收购、销售和管理工作,使当地农业较大幅度增产增收。1956年3月,调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主任、中共湖南省委文教部部长。1957年8月,任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其间,他在贯彻“双百”方针、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扩大统一战线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58年7月,当选为湖南省副省长,主管农村工作。1959年9月,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任省政协副主席。他参与领导了全省农村工作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强调贵在鼓劲和科学精神,做出了显著成绩。[1]

“文化大革命”初期,华国锋同志受到冲击并被批斗。1967年7月以后,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副组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组长。1969年4月,在党的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70年11月,当选为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并任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华国锋同志在湖南工作20余年,对湖南各族人民怀有深厚感情,致力于新湖南建设,为改变湖南面貌、造福三湘人民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他以身作则,深入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细致认真,与干部群众同甘共苦、艰辛创业,被毛泽东同志评价为“讲老实话,是老实人”。他重视经济建设,关心群众生活,主持兴修了洞庭湖排涝、韶山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致力于发展煤炭、钢铁等基础工业,积极支持发展地方工业,支持发展杂交水稻,对湖南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为维护全省的稳定和维持生产秩序做了大量工作。[1]

1971年1月,华国锋同志调国务院工作,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之后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九一三事件中,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他参与处理林彪集团问题的工作。同年10月,兼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书记。1973年7月,任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同年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协助周恩来同志主抓农业工作,使全国粮食生产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他还在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输油输气管道建设,保证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75年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同年2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确定为常务副总理之一。在主管政法和科学等方面工作期间,他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落实干部政策的精神,在分管的部门解放了大批干部。他注重科学技术工作的发展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并领导和支持高端国防项目的研制攻关工作。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同志逝世。2月,根据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央政治局通过,华国锋同志为国务院代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同年4月,根据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央政治局通过,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他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研究实施了一系列抗震救灾措施。8月4日,他亲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慰问灾区群众,转达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关怀,鼓励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1]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党和国家的几位主要领导人相继逝世后,华国锋同志同“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提出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得到了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同和支持。同年10月,他和叶剑英等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挽救了党,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作出的重要贡献。[1]

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同志担任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等职务。在此期间,他先后主持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十一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他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拨乱反正,恢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经济建设各项工作,揭发批判“四人帮”的罪行,清查他们的帮派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他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开始复查、平反冤假错案。他强调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在他的推动下,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开始走向正常,外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华国锋同志在领导揭批“四人帮”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1]

1980年9月,华国锋同志不再兼任国务院总理职务。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他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至1982年9月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1]

华国锋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仍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关心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注意调查研究,遵守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他拥护党中央的领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1]

2008年8月20日12时5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2]

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十届、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主席。十六大、十七大特邀代表。

参考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华国锋同志生平 — 中国政府网, 2009年6月9日
  2. 华国锋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20日在京逝世 享年87岁 — 中国政府网, 2008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