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酋长独立总统旅”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移动页面“赫梅利尼茨基”独立总统警卫团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酋长独立总统旅,不留重定向)
 
(未显示2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勋章墙 | {{红旗勋章}} }}
+
[[文件:总统警卫团标志.jpg|无框|135px|右|总统警卫团标志]]
[[文件:总统警卫团标志.jpg|缩略图|右|总统警卫团标志]]
+
'''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酋长独立总统旅'''<ref>[https://uk.m.wikipedia.org/wiki/%D0%9E%D0%BA%D1%80%D0%B5%D0%BC%D0%B0_%D0%BF%D1%80%D0%B5%D0%B7%D0%B8%D0%B4%D0%B5%D0%BD%D1%82%D1%81%D1%8C%D0%BA%D0%B0_%D0%B1%D1%80%D0%B8%D0%B3%D0%B0%D0%B4%D0%B0 Окрема президентська бригада імені гетьмана Богдана Хмельницького]. Вікіпедія </ref><ref>[https://uk.m.wikipedia.org/wiki/290-%D0%B9_%D0%BE%D0%BA%D1%80%D0%B5%D0%BC%D0%B8%D0%B9_%D0%BC%D0%BE%D1%82%D0%BE%D1%81%D1%82%D1%80%D1%96%D0%BB%D0%B5%D1%86%D1%8C%D0%BA%D0%B8%D0%B9_%D0%BF%D0%BE%D0%BB%D0%BA_%D0%BE%D0%BF%D0%B5%D1%80%D0%B0%D1%82%D0%B8%D0%B2%D0%BD%D0%BE%D0%B3%D0%BE_%D0%BF%D1%80%D0%B8%D0%B7%D0%BD%D0%B0%D1%87%D0%B5%D0%BD%D0%BD%D1%8F_%D0%92%D0%92_%D0%9C%D0%92%D0%A1_(%D0%A1%D0%A0%D0%A1%D0%A0) 290-й окремий мотострілецький полк оперативного призначення ВВ МВС (СРСР)]. Вікіпедія </ref>('''Окрема президентська бригада імені гетьмана Богдана Хмельницького'''),是[[乌克兰武装力量]]的一支旅级单位,负责守卫乌克兰首都基辅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护送外国领导人和代表团,进行军事仪仗活动等。这支部队也是唯一拥有自己特色贝雷帽颜色——栗红色的乌克兰部队。该旅前身是'''苏联内务部荣膺红旗勋章的新罗西斯克-列宁共青团员第290独立特别任务摩步团'''('''290-й окремий мотострілецький полк оперативного призначення ВВ МВС''',代号3217部队)。驻地位于[[基辅]]。
'''以“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命名的第1独立总统警卫团'''<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M2Mjc1OQ==&mid=2247488999&idx=1&sn=f43035e41f202a1f5c5ad8904049088d&chksm=9b1c90cfac6b19d95c97e7c64f2c7dadb27e8a26dfd86d9ece4842d9e6fbafa0825f7ec3d5c7&scene=178&cur_album_id=2322461418346020865#rd 小宁的酱油工厂:2022年俄乌战争——乌克兰主要参战部队的历史(1)] —  小宁的酱油工厂,2022年3月18日</ref>是乌克兰武装力量的一支团级单位,负责守卫乌克兰首都基辅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护送外国领导人和代表团,进行军事仪仗活动等。这支部队也是唯一拥有自己特色贝雷帽颜色——栗红色的乌克兰部队。
 
  
作为乌克兰总统的警卫部队,该部下属两个警卫营、1个仪仗营以及宪兵、军乐队等单位。
+
==历史==
 +
1942年4月,第290步兵团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成立,隶属[[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
 +
 
 +
1943年9月10日至16日,该团参加了解放新罗西斯克的战斗,因此被授予“新罗西斯克”荣誉称号。
 +
 
 +
1943年,该团负责在乌克兰解放区内肃清德军残余势力。
 +
 
 +
1945年,该团负责了[[雅尔塔会议]]的保卫工作。
 +
 
 +
1945年11月24日,该团被重新部署到基辅,重新履行内务部队固有的职能(执行政治保卫任务,维护苏维埃乌克兰的安全:打击土匪、犯罪集团、保护公共秩序),并负责乌克兰的仪仗工作。
 +
 
 +
1949年,该团参加了镇压保加利亚政变的行动。
 +
 
 +
1951年9月5日,该团被解散。
 +
 
 +
1968年11月28日,在第18机动分遣队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第290独立特别任务摩步团。
 +
 
 +
1970年,在敖德萨霍乱疫情期间,该团被派去维持秩序。
 +
 
 +
1980年,该团参与了莫斯科奥运会的维稳工作。
 +
 
 +
1985年,该团又参与了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会的维稳工作。
 +
 
 +
1986年4月26日——1987年5月,该团参与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救灾与维稳任务。
 +
 
 +
1991年9月30日,该团并入乌克兰国民警卫队,后获得“基辅”特别任务旅等番号,并继承了苏联时期的全部荣誉。
 +
 
 +
2000年乌克兰国民卫队解散之后该部改隶陆军,更名为:'''荣膺红旗勋章的乌克兰总统直属新罗西斯克-基辅-列宁共青团第24独立特务团'''。
 +
 
 +
2015年至2017年,乌克兰当局为推行反俄反共政策,开始抹去乌克兰军队中在苏联时期的印记,弃用了该部队在苏联时期获得的称号与勋章。
  
==历史==
+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该旅随即参战。下属部队参加了哈尔科夫、巴赫穆特、沃尔昌斯克、卢甘斯克等地的战斗。
前身是'''苏联内务部荣膺红旗勋章的新罗西斯克-列宁共青团员第290特别任务独立摩步团'''(代号3217部队),负责执行政治保卫任务,维护苏维埃乌克兰的安全。
 
  
苏联解体后并入乌克兰国民卫队,并后先后获得国民卫队第1团、第24“新罗西斯克-基辅”特别任务旅等番号,并继承了苏联时期的全部荣誉。
+
==编制==
 +
'''2020年'''
 +
* 旅部
 +
* 仪仗营
 +
* 第1特战营
 +
* 第2特战营
 +
* 通信队
 +
* 支援排
 +
* 工兵队
 +
* 军乐队
  
2000年乌克兰国民卫队解散之后该部改隶陆军,更名为:荣膺红旗勋章的乌克兰总统直属新罗西斯克-列宁共青团员-基辅特别任务独立团。
+
'''2024年'''
 +
* 第2机械化营
 +
* 第3机械化营
 +
* 第4机械化营
 +
* 第20特战营
 +
* 第21特战营
 +
* 第22特战营
 +
* 第23特种营
 +
* 第1自行火炮师
 +
* 仪仗营
 +
* 军乐队
  
2015年波罗申科总统下令剥夺该团“新罗西斯克-列宁共青团员”荣誉命名和红旗勋章,2017年又在纪念“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向布尔什维克宣战100周年”的仪式上将该团仅剩的荣誉命名由“基辅”改为“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荣誉==
 
==荣誉==
*<s>“'''[[新罗西斯克]]'''”荣誉命名</s>(苏联)
+
* “'''[[新罗西斯克]]'''”荣誉称号,1943年9月16日,表彰该团解放新罗西斯克的出色表现。
*<s>“'''列宁共青团员'''”荣誉命名</s>(苏联)
+
* [[红旗勋章]],1968年,在庆祝苏联内务部成立50周年之际授予。
*<s>[[红旗勋章]]</s>(苏联)
+
* “'''[[列宁共青团]]'''”荣誉称号。
*<s>“'''[[基辅]]'''”荣誉命名</s>(乌克兰)
+
* “'''[[基辅]]'''”荣誉称号,根据乌克兰总统令授予。
*“'''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荣誉命名(乌克兰)
+
*“'''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荣誉命名,2017年12月15日,以纪念在俄国内战中对抗红军的乌克兰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第1哥萨克团。
  
 
==参考==
 
==参考==
 
<references />
 
<references />
  
[[分类:苏联团级部队]]
+
[[分类:乌克兰旅级部队]][[分类:苏联团级部队]]
[[分类:乌克兰武装力量]][[分类:仪仗队]]
+
[[分类:伟大卫国战争苏联团级部队]]
[[分类:红旗勋章(部队)]]
+
[[分类:仪仗队]]
 +
[[分类:红旗勋章相关部队]]

2025年2月11日 (二) 05:56的最新版本

总统警卫团标志

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酋长独立总统旅[1][2]Окрема президентська бригада імені гетьмана Богдана Хмельницького),是乌克兰武装力量的一支旅级单位,负责守卫乌克兰首都基辅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护送外国领导人和代表团,进行军事仪仗活动等。这支部队也是唯一拥有自己特色贝雷帽颜色——栗红色的乌克兰部队。该旅前身是苏联内务部荣膺红旗勋章的新罗西斯克-列宁共青团员第290独立特别任务摩步团290-й окремий мотострілецький полк оперативного призначення ВВ МВС,代号3217部队)。驻地位于基辅

历史[编辑]

1942年4月,第290步兵团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成立,隶属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

1943年9月10日至16日,该团参加了解放新罗西斯克的战斗,因此被授予“新罗西斯克”荣誉称号。

1943年,该团负责在乌克兰解放区内肃清德军残余势力。

1945年,该团负责了雅尔塔会议的保卫工作。

1945年11月24日,该团被重新部署到基辅,重新履行内务部队固有的职能(执行政治保卫任务,维护苏维埃乌克兰的安全:打击土匪、犯罪集团、保护公共秩序),并负责乌克兰的仪仗工作。

1949年,该团参加了镇压保加利亚政变的行动。

1951年9月5日,该团被解散。

1968年11月28日,在第18机动分遣队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第290独立特别任务摩步团。

1970年,在敖德萨霍乱疫情期间,该团被派去维持秩序。

1980年,该团参与了莫斯科奥运会的维稳工作。

1985年,该团又参与了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会的维稳工作。

1986年4月26日——1987年5月,该团参与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救灾与维稳任务。

1991年9月30日,该团并入乌克兰国民警卫队,后获得“基辅”特别任务旅等番号,并继承了苏联时期的全部荣誉。

2000年乌克兰国民卫队解散之后该部改隶陆军,更名为:荣膺红旗勋章的乌克兰总统直属新罗西斯克-基辅-列宁共青团第24独立特务团

2015年至2017年,乌克兰当局为推行反俄反共政策,开始抹去乌克兰军队中在苏联时期的印记,弃用了该部队在苏联时期获得的称号与勋章。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该旅随即参战。下属部队参加了哈尔科夫、巴赫穆特、沃尔昌斯克、卢甘斯克等地的战斗。

编制[编辑]

2020年

  • 旅部
  • 仪仗营
  • 第1特战营
  • 第2特战营
  • 通信队
  • 支援排
  • 工兵队
  • 军乐队

2024年

  • 第2机械化营
  • 第3机械化营
  • 第4机械化营
  • 第20特战营
  • 第21特战营
  • 第22特战营
  • 第23特种营
  • 第1自行火炮师
  • 仪仗营
  • 军乐队


荣誉[编辑]

  • 新罗西斯克”荣誉称号,1943年9月16日,表彰该团解放新罗西斯克的出色表现。
  • 红旗勋章,1968年,在庆祝苏联内务部成立50周年之际授予。
  • 列宁共青团”荣誉称号。
  • 基辅”荣誉称号,根据乌克兰总统令授予。
  • 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荣誉命名,2017年12月15日,以纪念在俄国内战中对抗红军的乌克兰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第1哥萨克团。

参考[编辑]